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南:别再乱用抗生素!
- 2025-07-03 17:58:00124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上呼吸道感染科学用药指南:别乱吃抗生素!3个关键点要记牢
01 上呼吸道感染到底是什么?
春秋换季,孩子们在幼儿园传来传去的“小感冒”,家里老人喉咙发痒、轻微发烧……这样的情景是否很熟悉?其实,上呼吸道感染(通常说的感冒、咽炎、喉炎)最常见的源头是病毒。在这里,病毒就像“不速之客”,大多数时候只是在门口敲一敲,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自我清洁。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病毒感染,它们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自限,基本不需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战场”其实是细菌感染。如果简单地认为所有感冒都靠抗生素治疗,就像用钥匙去开并不需要锁的门,不仅没用,还容易闹笑话。大部分喉咙痛、喷嚏、鼻塞,其实只需要适当休息、补水和对症处理,并不需要用抗生素介入。如果一开始就用错药,可能还会帮倒忙。
02 哪些症状提示真的要看医生?
感冒刚开始,轻微咳嗽,偶尔流鼻涕,很多人没当回事。但有的症状不能随便拖,及时看医生更安全。下面这几个警示信号,如果遇到,别硬扛:
警示信号 | 举例说明 |
---|---|
持续高热超3天 | 比如一位28岁的年轻妈妈,发烧到39℃,吃退烧药3天仍没退下来。 |
呼吸困难或喘息 | 老人感到胸闷,上楼梯比平时更喘。 |
皮疹或出血点 | 孩子感冒发热后手臂、腿上出现小红点。 |
精神极度差 | 平时活泼的男孩突然嗜睡、反应迟钝。 |
持续呕吐/不能进食 | 中年男性持续呕吐两天,喝水都费劲。 |
03 为什么乱用药反而更危险?
很多人一有咳嗽、发烧就习惯性买点“强力药”、“特效药”。其实,乱用药比不上等身体自愈,还会埋下隐患,主要有三方面危害👇
- 耐药性上升: 抗生素用多了,细菌会学会“对抗”药物,等以后真的需要抗生素时,反而失去效果。医学上称之为“耐药性”问题,全球都是健康大难题。
- 肠道菌群紊乱: 有人吃了几天抗生素,腹泻、腹胀甚至食欲差。原因在于,这类药物会同时清除体内好细菌,导致肠道功能混乱。
- 掩盖严重病情: 滥用各种止咳、退热、镇痛药,可能掩盖细菌感染、肺炎、猩红热等的早期线索,延误及时治疗时机。
04 检查到底要不要做?
有些人一感冒就担心是不是病毒还是细菌——非要做化验检查才安心,其实没必要。
现在常用的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检查主要适用于医生怀疑有细菌感染、病情较重或出现危险信号时。比如持续高烧超过3天,白细胞和CRP升高,才建议进一步筛查,以判断是否需要用抗生素。
相反,如果只是轻微喉咙疼痛、偶尔低烧、不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大多数情况只需观察和日常护理就好了。过度检查不仅增加花费,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焦虑。
05 科学用药的4个黄金原则
感冒时的药物怎么选、怎么用?主要有4大黄金原则:
- 对症处理为主: 发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布洛芬等退烧药,鼻塞可选择滴鼻剂、适量盐水鼻腔冲洗。
- 遵医嘱,不随意加药: 遵循医生指导用药剂量和时长,不要随意延长或叠加。
- 剂量适宜不超量: 以体重为标准选剂量,比如儿童退烧药一定要用专用剂型,不能与成人药混用。
- 避免联合多种止咳药: 市场上不少复方感冒药,成分重复,叠加易伤肝肾。建议选择单一成分,切勿一把抓。
症状 | 常用药物 |
---|---|
发热 |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
鼻塞 | 盐水滴鼻、羟甲唑啉鼻喷剂 |
咽痛 | 草本含片、温水漱口 |
干咳 | 枇杷露、温水多喝 |
06 居家护理这样做好得快
日常护理比盲目吃药更重要。其实,科学护理能帮助病程缩短1-2天。推荐这几种操作简单又有效的做法:
- 多喝温热水:保湿咽喉、促进代谢。最好每小时喝一两口,而非一次灌太多。
- 室内保持通风:每天至少开窗两次,预防空气中病毒、细菌滋生。
- 物理降温:额头冷敷、水擦浴(38.5℃以上考虑);不要大汗淋漓后用风扇直吹。
- 缓解咽痛的食疗:
- 蜂蜜柠檬水:蜂蜜润喉,柠檬中维C有助抗氧化,一天1-2杯即可。
- 温盐水漱口:淡盐水每天2-3次,可缓解咽喉不适。
📈 实用提醒汇总
- 90%以上的普通感冒为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
- 高热、呼吸困难、精神差等5大警示症状需及时就医。
- 滥用抗生素会造成耐药和菌群紊乱风险。
- 血常规与CRP检查只在有明显重症信号时考虑。
- 科学用药重在对症、规范、适量、不混合。
- 居家护理做好,多喝温水、物理降温和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