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深入了解乳腺癌:预防与治疗

  • 34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深入了解乳腺癌:预防与治疗封面图

深入了解乳腺癌:预防与治疗

在家里聊天时,总有人问到乳腺癌该怎么防、怎么早发现。其实,这病离许多人都不算遥远。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身边亲友里,乳腺癌时常成为大家关注的健康话题。与其一头雾水,不如用一点时间,清楚认识它是怎么回事,哪些信号不能忽视,哪种生活方式更有益。

01 乳腺癌是什么?

乳腺癌,简单来说,是乳腺里的健康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变成不受控制的“坏队伍”,最终形成肿瘤。大多数乳腺癌都起源于乳腺的导管或小叶,分为不同的类型,但本质都是异常细胞的积聚和扩散。

由于乳腺结构复杂,每个人的发病方式可能不同。有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女性新发乳腺癌(Sung et al., 2021),它已经成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不是所有乳腺肿块都意味着癌症,不过持续出现异常变化要引起重视。

✨不要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乳腺癌,年轻人也存在风险。尤其是有家族史的,需格外关注。

02 乳腺癌有哪些信号?

大多数人最初感受到乳腺癌的信号都很隐匿,比如偶尔发现乳房皮肤有轻微凹陷、颜色泛红、或者摸到一点小硬块。这些变化可能几周才出现一次,而且往不疼。其实,这种“偶发”的症状在早期非常典型,不过容易被忽略,觉得只是上火或劳累导致。

随着病情发展,症状会愈加明显,比如乳腺肿块持续变大、乳头异常分泌物甚至出血、乳房形状和皮肤持续变化。比如那位已婚女性患者,最初只是在洗澡时无意摸到左侧乳腺的一个小硬结,没有其他强烈不适。后来,才发现肿块变大,影响到了日常心情,最终检查确认为早期乳腺癌。

  • 乳腺触感异常硬块
  • 乳房皮肤偶尔有轻微凹陷或变色
  • 乳头偶尔流出非乳汁性分泌物
👀如果摸到肿块超过2周没有消退,建议及时检查。

03 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说起来,乳腺癌不是单纯因为某一方面导致,往是遗传、激素、年龄和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 遗传易感性: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患病概率更高。比如BRCA基因突变者,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Mavaddat et al., 2019)。
  • 激素水平:雌激素长期偏高会刺激乳腺细胞增殖。初潮早、绝经晚或长期口服避孕药者风险略增(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2001)。
  •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经常熬夜、体重过高、饮酒都会增加乳腺癌概率。长期高脂饮食也是潜在因素。
  • 年龄因素:乳腺癌风险随年龄上升,尤其是50岁之后发病率显著增加。
  • 环境影响: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风险上升。

简单来说,乳腺癌不只是“命不好”,而是长期多因素累积造成,及时干预和调整生活习惯有积极作用。

💡有家族史或特殊体质的人群,建议做好风险评估。

04 怎么查乳腺癌?

检查乳腺癌,主要依赖医院里的专业诊断手段。常见包括以下几项:

  • 临床体检:医生手触乳腺,检查是否有明显肿块或形状改变。
  • 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摄影可以发现多数肿块,超声可进一步排查结节性质。
  • 组织活检:如果怀疑恶性,医生会做一小块组织取样,显微镜下判断细胞是否癌变。
  •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用来评估整体健康状况。

举个例子,前面那位女性患者,手术后定期接受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复查,确保身体能耐受放疗,心率和神经系统没见异常。这说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全身状况也需要持续监测。

🔎有乳腺肿块超过2周不消,自查没有改善,最好去医院做影像学检查,而不是等“自然消退”。

05 乳腺癌怎么治?

治疗乳腺癌,没有万能解法,关键看分期和身体情况。主要有几种方式:

  • 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多数优先切除肿瘤,如前述病例中的左侧乳腺切除。手术部分患者术后有较长瘢痕,但能有效控制病灶。
  • 放射治疗:用高能射线杀灭残余癌细胞,减少复发风险。比如每周一至周五规律放疗。
  • 化疗:系统性药物,主要用于分期稍晚或高风险患者,副作用包括脱发、消化不适等。
  • 靶向与内分泌治疗:针对特殊分子靶点进行调整,尤其适合激素受体阳性或HER2阳性类型。
  • 辅助治疗:适度配合中医调节,如耳穴压豆等,帮助缓解症状、改善体力。

如果治疗中出现脱发等副作用,不用过于担心,大多是暂时的。一些辅助治疗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也可以缓解不适。

🩺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身体承受力及生活质量。

06 日常管理:哪些习惯有益?

其实,预防乳腺癌最靠谱的办法,并不是“远离某食物”,而是主动养成对乳腺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和饮食选择。平时可以这样做:

  • 🥗 新鲜蔬菜 + 富含抗氧化成分、帮助修护细胞 + 每餐可搭配一份生菜、绿叶菜,保持色彩丰富。
  • 🍎 多样水果 + 维生素C有助提升免疫力 + 建议每天吃2种不同的水果,食用新鲜为主。
  • 🐟 优质蛋白来源 + 提供基础氨基酸、促进组织修复 + 鱼、鸡肉、豆制品适量摄入,每周3-4次。
  • 🏃 规律运动 + 运动有助激素平衡、降低乳腺癌风险 + 每周保证150分钟有氧活动,慢走、游泳都合适。
  • 😴 作息规律 + 充足睡眠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 晚上尽量11点前入睡,减少熬夜频率。
  • 定期乳腺检查 + 早期发现异常、提高治疗成功率 + 建议成年人每年一次乳腺影像检查。
  • 🥛 合理补钙 + 维持骨健康、调节激素平衡 + 每天可选择牛奶或低脂奶制品一杯。

小提示: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或年龄偏大者,更建议每年体检,哪怕现在一切都正常,也要把早发现当成习惯。

假如已经出现明显的乳腺肿块、乳头分泌物或持续皮肤改变,最好不要拖延,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评估。如果条件允许,可选择大型医院肿瘤专科。

🌱没有哪种单一食品能预防乳腺癌,与其纠结吃什么,不如从整体生活方式着手。

07 健康管理,从行动开始

长期看下来,乳腺癌不是“只属于别人”的事。通过了解和实践本文提到的建议,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和家人离健康更近一步。科学筛查、规律生活,身体的“小卫士”就有更多机会守护我们,不必恐慌,也不要拖延。把健康变成日常的一部分,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哪怕目前没有任何症状,乳腺健康管理都值得现在开始。家里人朋友之间多聊乳腺自检的方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能给大家多一份保护。

😊关注乳腺健康,早一步行动,就是给自己和身边人最好的关爱。

参考文献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et al.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https://doi.org/10.3322/caac.21660
  2. Mavaddat N, Barrowdale D, Andrulis IL, et al. (2019). Pathology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 among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results from the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ors of Modifiers of BRCA1/2 (CIMBA).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8(1), 101-11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659066/
  3. 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2001). Breast cancer and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in the Million Women Study. Lancet, 358(9292), 1471-148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172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