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每年数万例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你了解多少?
日常生活里,胃部的一点不舒服可能被忙碌和压力掩盖了。有些人只是吃饭时会偶尔觉得胀、有点消化慢,觉得过几天就会自己好转。但事实上,这类小信号有时正在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胃部健康。胃癌这样的“隐形敌人”,常常就是在忽视中悄然而至。如果我们能早一点认识它,或许能少走很多弯路。
01 胃癌是什么?🔍
简单来说,胃癌就是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本质上是胃内表层细胞变得异常,形成的“失控生长的组织”。它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重大健康威胁之一。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报告,全球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有百万例,中国占据总发病的大约一半,是国内消化系统癌症的主要类型之一[1]。胃癌发病大多见于40岁以后,但年轻患者数并不是零星,男女比约为2:1。
胃癌的发生往往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实际上,它往往是经过了较长的慢性过程,经过胃炎、胃粘膜异性增生等阶段,才一步步发展出来。所以认识胃癌,不仅仅是了解一个医学词汇,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关注和防护这个普遍却容易忽视的健康隐患。
02 胃癌的症状有哪些?🩺
很多胃癌患者在早期几乎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有时候只是饭后偶尔觉得不消化,或者是胃里闷闷的,像感冒时的小不适,因此容易被忽视。生活中,如果总是胃口变差、稍微吃点东西就饱了,这些不起眼的小信号其实就值得关注。
- 消化不良:饭后隐隐不适,偶尔感觉胃部胀满。
- 上腹部闷痛:并不剧烈,位置常说不清,类似慢性胃炎。
- 体重下降:在没有刻意减肥的前提下出现。
- 食欲减退:觉得什么都不好吃、饭量慢慢变小。
- 轻度贫血:严重的患者可能感到易疲劳、脸色发黄。
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也会加重。比如,胃痛变得持续,吞咽困难,甚至出现呕血、黑便等(但这些往往是中晚期的信号)。
03 胃癌的致病原因和风险机制是什么?🧬
说起胃癌的成因,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结果。它几乎是多种不利条件长期叠加下,胃内正常细胞慢慢变坏的过程。
- 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是世界上研究最明确的危险因素之一。这种胃部细菌能长期寄生在胃黏膜,破坏胃部环境,引起慢性胃炎、溃疡,构成癌变的基础。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比未感染者高3-6倍[2]。
- 长期慢性胃炎: 包括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等情况,可能逐步推进到癌变过程。大部分中老年人有慢性胃病史,但只有极少数发展为癌症。
- 饮食及生活习惯: 不规律进食、慢性酒精刺激、过烫饮品,都容易让胃部长期受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饮食结构单一、快餐替代正餐以及精神压力大也是“推手”之一。
- 遗传和年龄: 胃癌有家族聚集倾向。40岁以后发病风险明显提升,60岁以上尤为常见。
- 其他慢性疾病: 比如贫血、心律失常、肝功能异常等,如果本身免疫力下降,也会提高患病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有这些风险因素不代表一定会患胃癌,但如果长期叠加,危险性会随之增加。日常不适、小毛病累积,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如果置之不理,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
参考: Plummer, M., Franceschi, S., Vignat, J., Forman, D., & de Martel, C. (2015). Global burden of gastric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t J Cancer, 136(2), 487–490.
04 胃癌的诊断流程有哪些?🔬
当胃部出现持续或比较特殊的不适,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非常重要。胃癌的诊断涉及几个关键环节,这些检查方式帮助医生确定病情的具体位置、分期,从而制订合适方案。
- 胃镜检查: 这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医生用内镜直接观察胃内情况,并能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取少许组织做病理检查)。
- 病理活检: 将取出的组织送到病理科,通过显微镜判断细胞是否恶性。
- 影像学检查: 包括CT、MRI或者超声等,用于评估肿瘤的范围和有无转移。
-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辅助综合分析全身健康状况。
一旦确诊,医生会根据分型、分期等详细信息来制订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就医前,建议空腹,避免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影响胃粘膜的真实表现。
参考: Ajani, J.A., D’Amico, T.A., Bentrem, D.J., et al. (2022). Gastric cancer –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staging. UpToDate.
05 胃癌的治疗选择和管理有哪些?🌱
目前,胃癌的治疗大致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具体方案选择取决于肿瘤分期、身体状况、患者意愿等,医生会量身定制。
- 手术治疗: 早期、局部病变首选切除病灶以及部分或全部胃部,并视情况清扫附近淋巴组织。对于早期胃癌,微创手术已经越来越普及,大大提升了恢复速度。
- 化疗和辅助用药: 多用于晚期或高危患者,帮助缩小肿瘤、降低复发风险。化疗期间,医生还会根据需要给与止吐、保肝等支持治疗,监测心电和血氧。
-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 近年来,新型靶向药和免疫疗法加入,尤其是HER2阳性和PD-L1阳性这类特殊分子标记的患者,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 放疗: 并不常规用于早期胃癌,而是在部分特定病情下辅助使用。
医疗团队会根据患者体质和具体病情建立综合管理措施,例如二级护理、个性化药物方案和健康状况动态监控。举个例子,前述那位经历化疗的男性患者,同时接受心电和血氧检测,就说明多学科联合管理在高危病人中的作用巨大。
参考: Smyth, E.C., Nilsson, M., Grabsch, H.I., van Grieken, N.C., & Lordick, F. (2020). Gastric cancer. Lancet, 396(10251), 635-648.
06 日常管理:哪些习惯有助于胃癌风险预防?🌿
降低胃癌发病率,离不开日常生活的科学管理和积极预防。如果想让胃一直保持健康状态,不妨试试以下这些经过研究验证的好做法。
- 定期体检: 尤其推荐40岁以上或家族有消化系统肿瘤史的人士,两年左右查一次胃镜更安心。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微妙变化,方便及时干预。
- 多样化健康饮食: 日常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修复胃粘膜。例如:常见的西蓝花、西红柿、生菜和苹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Broccoli – rich in antioxidants – Recommend steamed 2-3 times per week)
- 规律作息和进餐: 一日三餐定时,避免暴饮暴食。规律饮食有助于维持胃酸的正常分泌,减少胃部负担。
- 适度锻炼,管理压力: 适量运动和心理调节都有益于免疫力提升。
- 关注消化不适: 出现持续性胃痛、黑色大便、体重无故下降或者食欲急剧减退时,最快时间去医院消化科就诊。
-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如遇到胃部疾病或特殊情况,要优先就诊有资质的医院,尤其是具备消化专科和胃肠肿瘤处理经验的医院。
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日常饮食的合理和多样,照顾好自己的胃,哪怕只是多加一份蔬菜水果配餐,都是真正的“预防行动”。
这里再次提醒,健康方案不能千篇一律,但笼统的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定期体检,是每个人都适用的保护胃健康的基础工具。
最后的话:让关注变成日常习惯
其实,胃癌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但我们完全有机会做出改变。只要愿意多体会身体小信号,科学安排饮食和生活习惯,坚持定期检查,遇到问题及早就医,高风险也不会变成现实。愿你我都能把胃部健康当作日常关心,享受健康生活的每一天。
参考文献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GLOBOCAN 2020: Stomach cancer factsheet. WHO Cancer Today. Retrieved from https://gco.iarc.fr/today
- Plummer, M., Franceschi, S., Vignat, J., Forman, D., & de Martel, C. (2015). Global burden of gastric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t J Cancer, 136(2), 487–490.
- Smyth, E.C., Nilsson, M., Grabsch, H.I., van Grieken, N.C., & Lordick, F. (2020). Gastric cancer. Lancet, 396(10251), 635-648.
- Ajani, J.A., D’Amico, T.A., Bentrem, D.J., et al. (2022). Gastric cancer –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staging. UpToD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