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鼻咽癌:预防、症状与治疗全攻略
在和朋友闲聊时,有人提起鼻咽癌,让不少人感到陌生,却又心生疑惑。不少人以为,只有经常抽烟、喝酒的人才会得肿瘤,其实鼻咽癌和很多生活细节、遗传因素都有关系。这种“藏在喉咙后的肿瘤”,有时只是小小鼻塞、耳鸣,往往很容易忽略。下面就来详细聊聊,鼻咽癌到底是什么,早期该怎么发现,怎么科学预防和管理。
01 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腔后面、咽部顶端的恶性肿瘤,医学上称为“鼻咽部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简单来讲,它是鼻咽部本来健康的细胞,因各种原因“走偏”,变成异常、失控的细胞,并且有扩散和破坏周围组织的能力。
鼻咽部就像两个“交通枢纽”的交汇点,往前是鼻腔,往下接咽喉,平时负责呼吸和说话,是人体抵御外部病原的第一道防线。一旦这里出现恶性细胞增生,不仅影响正常呼吸和咽喉功能,还可以通过淋巴、血管等“通道”向周围扩散,所以需要格外小心。
鼻咽癌属于中国南方地区、部分东南亚国家较为高发的肿瘤,且40~60岁人群更常见。不过,年轻人和老年人也不可掉以轻心。
02 鼻咽癌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鼻咽癌在初期通常没有特别明显的信号,很多症状和普通感冒、鼻炎很容易混淆。主要表现分为两个阶段——轻微的、偶尔出现的“预警信号”,以及随着病情发展后较为持续、严重的典型症状。
- 早期信号:偶尔一侧鼻塞、有点耳闷或嗡嗡声,偶尔清鼻涕时发现带一点血丝。有时还伴有咽喉轻微不适或短暂的嗓音改变。这些情形很常见,容易被误当作普通鼻炎。
- 症状加重时:鼻塞变得持续,普通鼻喷剂效果越来越差;单侧或双侧耳朵反复出现堵塞、听力下降,甚至疼痛。少数患者会有持续性头痛、鼻腔常流血涕或者咳血。有些人出现颈部触摸到肿块,或口腔、面部麻木。需要特别小心的是,如果出现了持续性的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这就是身体发出的“告警”信号。
小结: 鼻咽癌的症状虽不起眼,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鼻塞、耳鸣、鼻涕带血持续两周以上,而且普通方法无效,别自行诊治,建议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做详细检查。
03 鼻咽癌的致病因素是什么?
很多人关心“我为啥会得鼻咽癌?”。其实,鼻咽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涉及三大方面:
-
EB病毒感染
医学界大量证据表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简称EBV)感染与鼻咽癌发生有很大关系。这种病毒可以潜伏在人体内,当免疫力下降或其它条件具备时,可能会促使鼻咽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变化。但并非所有感染EB病毒的人都会得鼻咽癌,还需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
遗传易感性
鼻咽癌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例如,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过鼻咽癌,自己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高一些。遗传相关的免疫基因、代谢功能差异,可能影响身体对EB病毒的免疫反应。 -
环境与生活方式
长期接触某些特殊成分(比如腌制咸鱼、烟熏食物)被认为与鼻咽癌相关。除了饮食,还包括空气污染、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等暴露风险。此外,吸烟、长期重度饮酒也是被证实的风险因素。不同地区发病率的差异,很大程度与这些外部因素有关(Chan et al., 2022)。
风险总结: 虽说不是每个人都会因为这些因素患病,但这些风险能够提醒特定人群,比如有家族史的人、生活在高发地区的人,更加要关注身体细节。
04 如何预防鼻咽癌?
虽然没有绝对能阻止鼻咽癌的方法,但不少健康习惯能帮助我们降低患病风险。从饮食、作息、卫生等方面着手,轻松实践起来也不难。
- 🥦 新鲜蔬果 + 维生素C丰富,有助于维护上皮细胞健康 + 每天180克以上(约一大碗)搭配多种颜色蔬果
- 🍚 全谷杂粮 + 膳食纤维保护肠道黏膜,降低亚硝胺类物质损伤 + 粗粮与细粮合理搭配,保证每天2-3种主食变化
- 🐟 新鲜海产品 + 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帮助增强免疫系统 + 建议选择清蒸炖煮,避免过度油炸或腌制
- 💧 充足饮水 + 保持鼻咽黏膜湿润,降低病毒对黏膜刺激 + 推荐每天饮1.5-2升水,不暴饮暴食
- ⛑️ 改善环境 + 居室多通风,工作生活避免长期接触烟尘、粉尘类刺激物,选用优质空气净化设备
05 鼻咽癌如何确诊?检查流程是怎样的?
鼻咽癌的确诊过程,并不像普通验血那么简单,涉及到多项专业检查。核心检查内容如下:
- 鼻咽内镜检查:医生会用一根细小的“电子镜”,通过鼻腔深入到咽部,观察有无异常。可以发现肿块、糜烂、溃疡等变化,并采集组织活检做病理学分析。
- 影像学扫描:磁共振(MRI)和CT是常用方式,可以判断肿瘤大小、浸润范围以及有无淋巴转移。对于后续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EB病毒相关抗体、SCC抗原、CA19-9等有辅助作用。适合高危人群初筛及随访。
- 全身功能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尿液化验等,是为了评估身体能否耐受手术或放化疗。
参考: Mayo Clin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Symptoms and causes. 2023.
06 鼻咽癌的常见治疗方式有哪些?
一旦明确诊断为鼻咽癌,医生会根据期别、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鼻咽癌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类:
- 放射治疗:鼻咽癌对放疗较为敏感,早中期患者多以精准靶向放射线为主,并定期复查。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 化学治疗:对于进展期的鼻咽癌,联合化疗药物能够提升治愈率。化学疗法多与放疗配合使用,改善控制效果。
- 免疫治疗:以PD-1抑制剂为代表,适用于某些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可以延缓病情进展,让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机会。
- 手术治疗:虽然手术不是首选(因解剖位置复杂),但极个别局限病灶、复发肿物需要手术切除。术后也要配合放疗、化疗。
- 支持治疗:比如营养补充、镇痛、辅助睡眠药物、中药调理等,帮助身体缓解不适,恢复体力,也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 Chan, K.C.A., et al. (2022).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he Lancet, 399(10326), 66-80.
07 鼻咽癌患者的日常管理与复查要点
鼻咽癌并非绝路,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科学随访是长期管理的重要部分。出院或完成治疗后,有哪些要点要注意?
- 均衡饮食:补充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肉、蛋、豆制品,有利于组织修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辛辣、刺激类食品频率。
- 规律作息:保证每天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如慢走、太极能帮助体力恢复。
- 心理调适:生病期间容易焦虑沮丧,可以借助心理疏导或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家人支持对康复也很重要。
- 定期随访:大多每3-6个月复查,项目包括鼻咽内镜、EB病毒抗体、头颈部影像等。医生会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频率和内容。
- 关注不适信号:如再次出现鼻塞、出血、耳鸣、颈部肿块等,不要犹豫,及时和主治医生沟通。部分患者有慢性口腔干燥、吞咽功能下降,可通过营养师、康复师指导改善。
管理自身健康,就像日常保养车辆,宁可勤做“保养”也别等“故障”才抢修。科学调整生活习惯,和专业团队保持沟通,也是长期抗癌的一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
Mayo Clinic. (2023).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Symptoms and causes.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nasopharyngeal-carcinoma/symptoms-causes - Chan, K.C.A., et al. (2022).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he Lancet, 399(10326), 66-80.
- Cao, S.M., Simons, M.J., & Qian, C.N. (2011). The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China. Chinese J Cancer, 30(2), 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