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乳腺癌,科学识别与应对
在很多家庭的聚会上,你可能听到有人聊起“例行体检发现了乳腺肿块”,免不了忧心忡忡地谈论着乳腺健康。今年,全球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人数超过200万,熟悉却又带着距离感,一旦真遇上,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其实,乳腺癌已经慢慢变成大家身边值得关注的话题,早了解一点,真的有用。
01 什么是乳腺癌?发病趋势让人关注
简单来说,乳腺癌是指乳腺里的细胞“走偏路”开始异常生长,最后形成了恶性肿瘤。医学研究显示,乳腺癌细胞一旦扩散得快,就可能危及生命。不过,这个病的起点其实非常微小,最早往往只是乳房里一小撮细胞按照“自己的想法”分裂。本来就像花园里的一串杂草,初期不太容易察觉,等长大成“灌木”才看到异常。
目前,全球乳腺癌病例持续上升。2022年,全球新发乳腺癌约230万例,每12位女性中就有1位一生也许会与它擦肩。即使是在没有家族史的普通女性中,也都存在一定发病概率。借用一句科普用语:乳腺癌这个“不速之客”,的确越来越常见。因此,及早认识它的本质,确实能多一分主动权。
02 哪些信号需要留心?乳腺癌的症状分阶段
1. 猛回头看:不易察觉的早期信号
很多朋友觉得:“我没不舒服,乳腺癌跟我无关。”但事实上,早期乳腺癌通常并不带来明显的不适,身体就像“有点小事但只字不提”。最常见的轻微信号是乳房里“偶尔摸出一点点结节”,无疼痛,也没有肿胀,像一粒小黄豆滑进了面团里,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正常的乳腺腺体组织。
日常洗澡、换衣的时候,注意有没有乳房局部微微变硬,或有地方摸起来和以前不一样。如果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出现、很快消散,可以观察。如果持续摸到、几周都未缓解,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
2. 明显变化:持续出现的自我警示
到了病情进展阶段,会有一些越来越显著的现象——比如乳头流出带有血色的分泌物,或皮肤表面出现“橘皮样”的凹凸不平、变色,甚至乳头或乳晕塌陷。乳房某一处变形、长期肿胀,腋下出现硬块等,也是早期信号和明显症状的“分水岭”。
还记得前面说到的轻微结节吗?假如逐渐变大、形状不规则,而且伴有乳房外观变化,那就要格外警惕。这类症状尤其不能拖延。
这位患者在一次常规乳腺筛查时发现左侧有多个乳腺恶性肿瘤,后续检查确诊后顺利接受了手术和化疗治疗。
这个经历提醒大家,有症状及时就医很重要,早诊断才能把风险降到更低。
03 乳腺癌是怎么发生的?三条路径解析风险
- 1. 年龄增长与体内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细胞累积微小损伤的概率会逐步提高,这也是为什么40岁以后乳腺癌风险随之上升的原因之一。此时身体的“修复机制”变慢,异常细胞可能悄悄增加。
- 2. 遗传和基因因素
有家族乳腺癌史或带有BRCA1/BRCA2等遗传突变,让风险明显加大。数据来自WHO表明,“高外显率”基因突变女性可高达每十人中有一人发病(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不过,绝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家族遗传史,说明基因只是部分解释,生活方式和环境同样重要。
- 3. 激素水平和环境影响
女性体内雌激素长期偏高、激素环境波动,包括初潮早、绝经晚或未哺乳等,都和乳腺癌风险提升有关。此外,肥胖、久坐、酒精摄入等生活因素也会潜移默化地促进乳腺异常细胞的生长(Key TJ, et al., 2001)。
04 诊断这一步怎么做?科学检查流程梳理
-
影像学检查:
乳腺X射线(钼靶)和超声波检查,是常见的初筛手段。
适用于不易摸清的结节、形状不典型的肿块。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安排一次乳腺影像检查有助于早发现。
-
组织活检:
通过细针抽吸或切除部分可疑组织送病理化验。
明确诊断肿块是否为恶性。整个过程疼痛较轻,操作时间短,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
免疫组化检测:
评估肿瘤的激素受体(如ER、PR、HER2)及增殖活性(如Ki67)。
这些指标对后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很有帮助。
如果家里有乳腺癌病史或自己摸到异常,及时到甲级医院乳腺科就诊是最稳妥的选择。
05 治疗选择怎么定?步步为营更安心
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会根据“分期和分型”来具体制定,这就像裁缝量体裁衣,每个人方案不同。主要有下面几种选择:
- 手术切除: 对于绝大多数明确诊断的肿瘤,首选手术。包括保乳手术和乳房全切除术,部分病例还要清除腋下受累淋巴结。
- 放射治疗: 通常手术后辅助进行,目的是杀灭未能肉眼切除的异常细胞,有助于降低局部复发概率。
- 化学治疗: 如果肿瘤分级较高、增殖活跃,或有淋巴转移,术后需序贯化疗。部分患者术前也会先做化疗,缩小病灶,有利于后续进一步处理。
- 内分泌/靶向药物: 对于部分激素受体阳性或HER2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靶向药物可显著改善预后,疗效也越来越明了。
其实,治疗乳腺癌的总体原则是“分期越早、治疗越积极,恢复希望越大”。过程中,医生通常会综合身体状况、病理类型、分期和个人意愿,量身定制方案。比如前文案例中那位57岁的女性,采用了手术加化疗的联合方案,精确打击,让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缓解。
06 怎样管理乳腺健康?科学方法更安心
-
多吃彩色蔬果
例:西蓝花/蓝莓/番茄
具体功效:富含花青素和多酚,有利抗氧化作用。
食用建议:每天确保一天三顿都能搭配深色蔬菜或时令水果,对身体有不少益处。 -
摄入优质蛋白质
例:鱼肉/豆腐/鸡肉
具体功效:为免疫系统“补充能量”(即保证蛋白质充足)。
食用建议:每餐保证适量蛋白质,特别是膳食均衡时更能维持整体健康。 -
合理体重,定期锻炼
例:快走/游泳/太极
具体功效:帮助控制体内脂肪比例、维持激素平衡(Pierce JP, et al., 2007)。
操作建议:每周累计运动150分钟,方式任选,关键是坚持。 -
规律体检
例:年度乳腺超声/乳腺X射线
具体功效:早期发现无症状的乳腺变化,及时应对。
操作建议:40岁后建议每1-2年做一次乳腺影像检查,有高风险家族史者可酌情提前。
主动做好健康管理,比等到不适时慌张要安心很多!
乳腺癌其实没那么神秘,也远没有想象中那样可怕。安静地关注身体、留意点点变化,聪明饮食、保持身体活力,这就是最靠谱的保护方式。控制不了风险的全部因素,但可以用一点点平常心,收获更多健康主动权。跟自己好好相处,就赢了一半。🌷
参考文献
- Key, T. J., Verkasalo, P. K., & Banks, E. (2001). Epidemiology of breast cancer. The Lancet Oncology, 2(3), 133–140.
- Pierce, J. P., Stefanick, M. L., Flatt, S. W., Natarajan, L., Sternfeld, B., Madlensky, L., ... & Rock, C. L. (2007). Greater survival after breast cancer in physically active women with high vegetable-fruit intake regardless of obesit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5(17), 2345–235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Key fac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