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亲密无间也需谨慎:深入了解性传播疾病的症状与危害

  • 14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亲密无间也需谨慎:深入了解性传播疾病的症状与危害封面图

亲密无间也需谨慎:深入了解性传播疾病的症状与危害

什么是性传播疾病?

在亲密的关系中,大多数人并不会频繁谈起健康风险。偶尔有个小感冒,大家都能分辨,可一提到性传播疾病,还是有人觉得遥远。其实,性传播疾病(STD,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离日常生活并不远,只要发生过性接触,就有可能遇到这些“不速之客”。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一类传染病。除了传统观念中的男性、女性之间传播,事实上,同性性行为也同样存在传播可能性。部分性传播疾病还可通过无保护的口交、肛交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常见的疾病包括淋病、梅毒、艾滋病、人乳头瘤病毒(HPV)等。
国产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报告的艾滋病新发病例呈上升趋势,性传播途径占主要比例。根据CDC统计,全球每年数亿人感染不同类型性传播疾病(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 多数性传播疾病在初期几乎毫无感觉,平常体检难以发现,有些人甚至带病多年毫无症状。

不同性病,症状信号有哪些?

说起来,性传播疾病的早期迹象常常非常隐蔽。举个例子,一位28岁的女性,平时身体健康,只是偶尔感到外阴瘙痒,并未在意,后来发现有些淡红色的小疹子慢慢变大。后来确诊为尖锐湿疣。这个例子说明:有些疾病初期症状相当轻微。

疾病类型 早期症状 明显/持续症状
淋病 尿道轻微刺痛,分泌物偶见异常 小便剧烈灼痛,黄色分泌物明显增多
梅毒 生殖器偶有无痛小溃疡 皮肤出现全身性红疹,喉咙痛且持续
HPV(尖锐湿疣) 局部轻度瘙痒,偶见小凸起 疣体明显增大,影响排尿或性生活
生殖器疱疹 轻微不适或刺痛,偶有一两颗小疱 成群水疱破溃疼痛,反复发作
艾滋病(HIV) 有时伴发低热,轻微乏力 免疫力下降,各种感染反复出现
🔎 多数人只在症状明显时才注意,早期变化若能被发现和重视,诊断和治疗时间会早得多。

为什么性传播疾病不该被忽视?

  • 影响生殖健康
    比如,男性长时间未治疗的淋病,可能导致输精管狭窄,甚至不育;女性反复感染后盆腔炎症,增加宫外孕风险。
  • 可能引发慢性病变
    HPV高危型亚型持续存在,有可能诱发宫颈癌或生殖部位癌变(Crosbie, E.J. et al., The Lancet, 2013)。
  • 危害下一代
    例如孕期患梅毒,没有及时干预,胎儿可发生流产、早产,或先天梅毒。
  • 间接影响家庭关系
    疾病带来的焦虑与误解,可能导致伴侣间信任危机。
⚠️ 有些病毒(如HIV、乙肝病毒)可长期潜伏,不表现症状,却可在无意间传染给合租室友、伴侣。

哪些人需要重点关注性病风险?

性传播疾病并非只是“特殊群体”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面临风险的可能。导致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下面用3个例子具体说明:
  1. 多个性伴侣
    25岁的男白领小赵,交友广泛,过去半年里更换了4位性伴侣。未曾想过自己会被查出梅毒。研究数据显示,性伴数量越多,罹患梅毒、淋病等风险越高(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3)。
  2. 缺乏安全措施
    23岁的女大学生小许,和固定男友在无保护下发生性行为,半年后因不明阴道出血就医,最终确诊为HPV感染。一般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其感染HPV几率高于有保护措施的3倍以上。
  3. 抵抗力下降与健康状况
    艾滋病毒或生殖器疱疹等病毒感染,易在免疫功能差的人群中更快扩散。酗酒、长期熬夜等习惯同样会增加感染风险。
🧐 性传播疾病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具),甚至与母体垂直传播给胎儿,并非只有性行为才有风险。

如何科学预防与及时检测?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关键措施
  • 🧑‍⚕️ 定期检测
    建议18岁以后有过性生活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性病相关筛查,特别是有多性伴、性生活活跃的人群。
  • 🩲 使用安全套
    即使与长期伴侣,也建议在性生活中坚持使用安全套。
    正确佩戴方法能有效阻断体液与皮肤直接接触,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 🥦 健康食品辅助提升抵抗力
    食物功效建议方式
    大蒜 抗菌防感染 生食或熟食均可,建议每周2~3次
    酸奶 调节肠道菌群 每日一杯,助力免疫健康
    深绿色蔬菜 补充维C和叶酸 一日两餐出现,焯水或清炒
  • 💉 HPV疫苗接种
    尤其年轻女性,尽量在首次性行为前接种,科学研究证实对预防宫颈癌和HPV相关疾病非常有帮助(Harper, D.M. et al.,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
☎️ 如发现自身或伴侣有上述症状,建议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皮肤性病科、妇科或男科就诊查明原因,避免私自用药或拖延。

确诊后怎么办?治疗和心理疏导都重要

性传播疾病被确诊时,情绪负担往往不小。其实,大部分性传播疾病是能够及时治愈或控制的。比如梅毒、淋病等,正规治疗之后很少会再复发。
不过,也有如艾滋病、乙肝、HPV高危型等病毒,暂时无法彻底清除,只能通过药物抑制发作,减少传播机会。
常见治疗方法 需注意事项
抗生素(如青霉素)治疗淋病、梅毒 须在医生指导下正规足疗程用药
抗病毒药物 长期规律服用,切勿自行停药
手术或物理治疗(如冷冻疣体) 术后注意再检复查,防止复发
心理疏导和伴侣沟通
性传播疾病涉及个人隐私,可能让人羞于开口。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心理师或性健康顾问,帮助调整情绪,应对恐惧和疑虑。
🤝 面对性病时,与伴侣积极沟通,及时告知治疗方案,可以减少误解,也有助于共同预防复发。

结语:重视检测,理性对待,科学防护

很多时候,最初的隐隐不适只是一闪而过,却可能隐藏着关键线索。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和性传播疾病“擦肩而过”,定期检查、科学预防、用健康的心态面对,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生活中既不需要过度紧张,也不能掉以轻心。愿每一次亲密都健康、安心。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STIs). WHO Fact Sheets. (用于全球性传播疾病流行数据)
  2. Crosbie, E. J., Einstein, M. H., Franceschi, S., & Kitchener, H. C. (2013).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 The Lancet, 382(9895), 889-899.
  3. Harper, D. M., Franco, E. L., Wheeler, C., Ferris, D. G., Jenkins, D., Schuind, A., ... & Dubin, G. (2006). Efficacy of a bivalent L1 virus-like particle vaccine in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16 and 18 in young wome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4(24), 2564-2574.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3).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CDC STD Data &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