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逆袭:围术期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新方案
01 肺癌,为什么越来越被关注?
到医院体检时,有没有遇到过医生反复提醒一定要定期查胸部?这几年,越来越多人发现身边亲友查出肺癌,其实并不意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新发肺癌病例超过230万例,而死亡人数也高居第一位。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高位,早筛的呼声也越来越大[1]。
这些年,医学进步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基础上,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经逐步走进大众视野,尤其是在围术期(手术前后这段关键时期)开始应用,治疗策略也随之改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管理,许多患者多了一条逆袭生命的路。
02 围术期: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窗口
包括手术前几周到手术后3个月内,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时间段。
患者张女士,52岁,刚诊断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医生建议她手术。但就在等待手术的这一个月里,她开始了靶向药物预处理。术后恢复期,通过动态监测肿瘤相关指标,她的疗效评估及时得到了优化。这一套方案让她顺利避免了复发。
围术期不仅仅是治疗前后的过渡,更是防止肿瘤“卷土重来”的窗口期。此时细胞生长、组织修复和免疫环境都在巨变,新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提升长期生存率。
项目 | 围术期作用 |
---|---|
手术前 | 缩小病灶、降低隐匿转移风险 |
手术中 | 保留正常组织、减少手术难度 |
手术后 | 清除残余异常细胞,防止复发 |
03 靶向治疗:精确锁定肺癌的“弱点”
靶向治疗,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特殊药物去精准识别并干扰肿瘤细胞“异常信号通路”,正常细胞受影响小副作用也少。近十年来,研究证实不少肺癌患者体内存在典型的基因突变(比如EGFR、ALK、ROS1等)。对这些人来说,靶向药物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钥匙”。
曾有一位45岁的男士,确诊为带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医生在手术前为他启动了EGFR抑制剂疗程,不仅减少了手术难度,还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
靶点类型 | 常用药物 | 疗效特点 |
---|---|---|
EGFR突变 | 奥希替尼、吉非替尼 | 抑制异常信号传递,延长生存期 |
ALK融合 | 克唑替尼、阿来替尼 | 降低转移风险,副作用可控 |
04 免疫治疗:唤醒身体的小“卫士” 🚦
有时候,免疫系统像打瞌睡的“警卫”,识别不了肿瘤异常信号。免疫治疗通过抗PD-1、PD-L1等药物让这些“小卫士”警觉起来,有选择地清除异常细胞。并不是每种肺癌都适合,要根据肿瘤类型和免疫标记物判断。
- 机制: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伪装,让T细胞主动出击。
- 适用人群:适合PD-L1高表达或某些免疫反应强的肺癌患者。
- 协同策略:和靶向治疗联合用药,有时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但副作用也要综合考虑。
05 疗效评估:怎样确认治疗“管用”?
有治疗,自然要有“验收标准”。在围术期,不单看肿瘤有没有变小,还要关注一些血液、影像和分子生物学指标。
指标类型 | 评估用途 | 判定标准 |
---|---|---|
影像(CT、MRI) | 观察肿瘤消退与否 | 病灶缩小或消失 |
肿瘤标志物 | 检测血液中异常蛋白 | 相关指标回到正常范围 |
分子监测 | 看有无残留异常细胞 | 检测不到相关突变信号 |
06 一些提醒:安全和个性才是关键
- 副作用管理:靶向和免疫治疗虽然精确,但如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反应要小心。出现不适及时沟通,切莫自行停药。
- 个体化治疗:不同人的基因、体力和病理分型都不一样,不要照搬别人的治疗经验。
- 多学科协作:实际方案常需呼吸、肿瘤、病理和影像等团队共同讨论,才能优化每一步决策。
- 心理支持:疗程较长的人易焦虑,适当放松、与医务社工沟通对康复有帮助。
07 日常护理建议:吃什么对肺健康有益?
食物 | 功效 | 建议吃法 |
---|---|---|
胡萝卜 | 含β-胡萝卜素,有助细胞自我修复 | 直接凉拌、做粥或炖菜都可以 |
深色绿叶菜 | 抗氧化成分多,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 | 每日一小碗炒菜或沙拉 |
豆制品 | 富含植物蛋白,利于机体修复和免疫提升 | 蒸蛋、豆腐羹适合术后进补 |
鱼类 | 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减轻炎症反应 | 清蒸为主,保持原味,避免高温油炸 |
参考文献
-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 2. Rosell, R., Karachaliou, N. (2016). Lung cancer: New drug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3(6), 325–326.
- 3. Gandhi, L., Rodriguez-Abreu, D., Gadgeel, S., et al. (2018). 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8(22), 2078–2092.
- 4. Herbst, R.S., Morgensztern, D., Boshoff, C. (2018).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553(7689), 44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