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肺癌:放疗副作用及应对策略
01 放疗对肺癌患者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一听到“放射治疗”就觉得陌生,不过在肺癌治疗中,它就像一把定向的“利剑”,主要靠高能射线直接破坏肿瘤细胞。患者通常会按照医生安排接受数周的疗程,每次时间并不长。整个过程中,医生会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设计照射范围,尽量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伤害。
简单来说,放疗最适合局部肿瘤或者不能手术的患者。比如,一位65岁的男性,早期发现右上肺有异常影像,医生评估后认为手术风险较高,于是采用放疗配合化疗控制肿瘤进展。从中可以看出,放疗能为不少肺癌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机会。
02 放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放疗虽然是精准打击肿瘤,但周边正常组织有时也会受到“误伤”。常见的包括鼻咽部干燥、皮肤发红、甚至呼吸系统的不适。症状轻微时,可能只是偶尔咳嗽、咽痒;但用药累积到一定剂量后,有的人会感到喉咙持续疼痛,甚至出现皮肤脱屑。这些副作用一般分为局部和全身,出现的具体位置要看照射范围。
- 鼻咽不适 🤧:如鼻塞、口腔黏膜轻微炎症。
- 皮肤反应 🌱:照射区皮肤偶尔发红、发痒。
- 呼吸道症状 🫁:轻度咳嗽、咽部不适。
03 副作用升级时会有哪些表现?
副作用 | 常见表现 | 对生活的影响 |
---|---|---|
乏力 | 持续性精神不振、每天感觉没劲 | 影响正常活动,打不起精神 |
疼痛 | 照射部位持续酸胀或刺痛 | 睡眠变差、情绪易低落 |
呼吸困难 | 上楼、稍微活动后气喘加重 | 平常出门、简单家务都会吃力 |
吞咽困难 | 吃饭时咽下食物费劲、有疼痛感 | 饮食量减少,体重容易下降 |
举个例子,一位54岁的女性患者在放疗后第三周开始出现明显吞咽困难,进食减慢,家人及时与医生沟通,增加护理措施后明显好转。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及早沟通可以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04 怎样缓解和减轻副作用?
饮食支持 🍲
- 多选择软烂、易吞咽的食物,如粥、炖菜。
- 补充优质蛋白,有利于体力恢复。
- 如果出现口腔炎症,可用温水漱口缓解。
休息策略 🛌
- 每次放疗后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白天短暂午休有助于体能恢复。
- 保证晚上高质量睡眠比时间长更重要。
适量运动 🚶
- 不强迫运动,轻松散步、慢步走为宜。
- 体力允许时做一些呼吸操,帮助改善肺功能。
- 运动时间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
心理调适 🧠
- 和朋友或家人多沟通,释放情绪压力。
- 适当参与喜欢的轻松活动,如听音乐。
- 遇到情绪波动大时可请求专业心理师帮助。
05 哪些药物和辅助疗法能帮上忙?
放疗副作用并不是只能靠“熬”。实际上,现在有不少药物和辅助疗法可以减轻这些不适,让身体恢复更顺利。
- 保湿类药膏/喷雾:用于皮肤,减轻干燥脱屑。
- 止咳/镇痛药:医生会根据需要开具,缓解呼吸道症状或疼痛。
- 中医药治疗:部分人可能试用传统中药调理,帮助改善体质和耐受力。在接受前务必征求主治医生意见。
- 物理疗法:如局部冷敷、温和按摩等,可以缓解皮肤不适或轻度肌肉酸痛。
举个例子,一位60岁男性在治疗期间尝试呼吸训练操配合医师建议的肌肉放松方法,后来反映呼吸顺畅多了,晚上也容易入睡了。这说明辅助疗法有时能给身心带来不少好处。
06 家庭支持和沟通,怎么做更好?
治疗不只是身体的事,心理压力其实也很大。其实家人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心理药物”。不少患者在放疗期间因为疲劳、疼痛,心情容易低落,这时候亲密的陪伴和耐心的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
- 避免争论,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感受。
- 为患者预留安静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 共同参与制定日常安排,让患者有掌控感。
一位57岁女性患者曾提及,每天晚上和女儿聊聊天、讲讲趣事,就会温暖不少。由此可见,再细小的陪伴都可能成为患者坚持的动力。
07 如何帮助自己预防副作用加重?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副作用都无法控制。提前做一些简单的自我管理,有助于降低风险,帮助身体顺利完成治疗。
有助于缓解口腔干燥,增强粘膜修复能力。
建议:每周2-3次。
富含膳食纤维,帮助消化,防止便秘。
建议:正餐中适当添加。
提供优质蛋白,利于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
建议:一周2次为宜。
放疗期间每2-4周按医生建议随访,评估身体状况,按时调整方案。
另外,选择大型或专科医院进行放疗,可以得到更科学的随访管理和个体化调控。发现食欲大减、体重快速下降或不明发烧时,及时报告医生,有助于早发现早调整。
文献参考
- Bradley, J. D., Paulus, R., Komaki, R., et al. (2015). Standard-dose versus high-dose conformal radiotherapy with concurrent and consolidation carboplatin plus paclitaxel with or without cetuximab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IIA or IIIB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RTOG 0617): a randomised, two-by-two factorial phase 3 study. The Lancet Oncology, 16(2), 187-199.
- Kong, F. M., & Wang, S. (2015). Nondosimetric risk factors for 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 Seminars in Radiation Oncology, 25(2), 100–109.
- Choi, S. H., Kim, S. Y., Lee, Y. H., et al. (2020).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ive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8(4), 1787–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