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重症胰腺炎:了解不起眼但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

  • 2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重症胰腺炎:了解不起眼但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封面图

走出阴影:重症胰腺炎那不为人知的真相

在一家小面馆,几位朋友围坐午餐时聊到消化系统健康,谈起最近一位同事腹痛住院的事,大家议论纷纷,有人隐约听说过“重症胰腺炎”,却不少人对它的了解仅限于“疼得厉害,挺严重”。其实,这种病悄悄地影响着不少成年人的生活。了解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和高深。从一些简单的身体信号、检查方式,再到饮食与日常习惯,只要我们多一点关注,胰腺就能安稳“上岗”。

01 什么是重症胰腺炎?

简单来讲,重症胰腺炎是一种胰腺出现严重炎症的疾病,不只影响胰腺自身,还可牵连到全身多个器官。胰腺就像一座“化工厂”,负责分泌帮助消化的酶,同时调控血糖。当胰腺炎症反应特别厉害时,消化酶溢出导致自身组织自我消化,会引发腹水、休克,甚至呼吸、肾脏问题。与普通胰腺炎相比,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住院时间长,对身体损伤大,有时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

🏥 研究数据显示,大约20%急性胰腺炎患者最终会发展为重症类型(Banks et al., 2013)。

02 难以忽视的症状和信号
症状阶段 主要表现 举例场景
最初阶段 腹部隐隐不适
偶有轻微恶心
晨起后腹部有沉重感,以为是没休息好
进展明显 突发剧烈腹痛(特别是上腹部)
持续性反复呕吐
明显发热,心跳加快
一位42岁男性上班时突然腹部绞痛,甚至无法直立,被同事紧急送医,检查后确诊为重症胰腺炎。
🚑 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应警觉突发严重腹部症状,犹豫拖延只会耽误治疗时机。
合并并发症时 精神恍惚
尿量明显减少
皮肤出现黄疸或浮肿
病情进展快时,家属发现患者反应迟钝,需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 小贴士
有的人突然感觉胃部持续剧痛并伴有呕吐,和普通胃炎、胆囊炎症状很像,但剧烈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远超常见肠胃不适。只要出现持续腹部剧痛并伴有发热,请尽快到医院检查。
03 背后的风险因素
  • 1. 长期饮酒 胰腺是酒精代谢的“前线”。长期大量饮酒容易使胰腺慢性受损,研究发现,40%以上酒精性胰腺炎最终可发展成重症(Yadav & Lowenfels, 2013)。
  • 2. 胆结石 胆管里的小石子一旦堵住胰腺出口,胰液无法排出,易引发炎症风暴。中老年女性更易出现胆结石,是重症胰腺炎的重要诱因之一。
  • 3. 高脂饮食 肥肉、油炸食品频繁登场,血脂水平飙升,会让胰腺分泌压力倍增,长期下来大大增加发病风险。
  • 4. 某些药物和遗传倾向 比如长期用激素、利尿剂、或者家族有胰腺炎史的人,胰腺先天就“脆弱”,遇到诱因更易出事。

这些风险都在悄无声息中累积,有的人不以为意,直到发病才后悔莫及。最主要的危险其实还是长期的生活习惯和体质因素在起作用。一项2017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随年龄增长,40岁以上男性和胆结石高发女性更易出现严重胰腺炎(Lankisch et al., 2017)。

04 重症胰腺炎的诊断途径
1. 血液检测
医生会查胰酶(淀粉酶、脂肪酶)值,若高于正常水平3倍往往提示炎症活动。炎症反应指标(如CRP)升高,则可能表示病情加重。
2.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CT、MRI能清楚看出胰腺有没有水肿、坏死、甚至有无并发腹腔积液。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已进入重症阶段。
3. 其它评估手段
部分患者需要测血氧、尿量、肝肾功能,如发现其它器官损伤,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例如有一位58岁女性,进院时血淀粉酶升高,同时CT显示胰腺大片坏死,血氧饱和度也降低,被及时送入重症监护,最终转危为安。
👉 这个例子的重点在于,症状发展迅速时多项指标的联合评估能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
🔎 检查须知
真正确诊重症类型,单靠自我感觉是不行的。如果怀疑有胰腺炎,最好到有综合救治能力的大医院,配合医生做全套检查,尤其有基础病史的人更应重视。
05 治疗方式与医疗支持
  • 静脉输液与监护 补足水分、平衡电解质、维持重要脏器功能。重症患者往往需要住院严密观察。
  • 疼痛缓解 用到镇痛药,缓解腹部剧痛,同时避免身体剧烈应激。
  • 支持营养 严重时暂时禁食,改用肠外营养。等胰腺恢复后再慢慢恢复进食。
  • 针对并发症的处理 比如合并感染的大面积坏死,要做引流或手术清除。胆源性胰腺炎会考虑内镜下取出小结石,解除梗阻。
⏰ 治疗提醒
其实早期正规救治效果很好。治疗期间,患者和家属要多和医护沟通,把最新变化主动汇报,防止遗漏病情细节,争取早日康复。
06 康复期日常要点与实用建议
食物/习惯 具体作用 建议用法
燕麦、杂粮粥 含可溶性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减轻胰腺负担 每天早餐选1-2种谷类与小米、大豆搭配
瘦肉粥、淡水鱼 优质蛋白,帮助组织修复,易消化 控制数量,每天150-200g,避免煎炸
橄榄油 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抗炎反应 烹调用油建议主要选择橄榄油
分多餐 减少胰腺单次负担,避免暴饮暴食 三餐可适当间隔加小点心,比如蒸蛋、炖菜
适度活动 活动有助循环和代谢,不必过度锻炼 出院后逐步增加散步,每天20-30分钟
定期复查 及早发现复发隐患和慢性损伤 半年内遵医嘱返院,复查胰腺功能和B超
😊 日常建议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饮食和作息调整都要慢慢来。不需要追求完美,适合自己、简单可坚持的方式,就是最有用的康复秘诀。遇到不适早咨询医生。
07 结语与行动提醒

胰腺虽然低调,却是身体能量供应的大功臣。一旦它出点“岔子”,影响的不只是吃喝,还会牵连全身。了解重症胰腺炎的真相,我们更容易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选择:有不适,别犹豫,及时就医;康复后,调整生活习惯,实实在在帮助胰腺修复。有的时候,身体的小信号其实是健康的“求救铃”。分享这些科普知识,也能保护好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如果你最近正有健康疑虑,不妨拿这些内容做个参考,也许正是你需要的答案。

参考文献
  • Banks, P. A., Bollen, T. L., Dervenis, C., et al. (2013).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2012: revision of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and definitions b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t, 62(1), 102-111. [Link]
  • Yadav, D., & Lowenfels, A. B. (2013). The epidemiology of pancreatitis and pancreatic cancer. Gastroenterology, 144(6), 1252-1261.e2. [Link]
  • Lankisch, P. G., Apte, M., & Banks, P. A. (2015). Acute pancreatitis. The Lancet, 386(9988), 85-96.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