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睡梦中挣扎: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的深度解析
01 帕金森病是什么?
日常生活里,不少人都觉得行动有些不利索,手指头有点发颤,以为是岁数大了。其实,这背后有一种常见但又常被忽视的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简单来说,是因为大脑里的多巴胺神经元逐渐减少,导致身体运动控制出现障碍。大约每1000名中老年人里,就有1人会经历这种困扰。
研究认为(Poewe et al., 2017),遗传、环境以及年龄增长,这三大因素都可能让帕金森病不请自来。一旦发病,很多人的生活节奏会被打乱,吃饭、穿衣、走路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变得需要花上更多精力。
02 走进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
类型 | 具体表现 | 生活例子 |
---|---|---|
早期症状(轻微/偶尔) | 一侧手指轻颤、动作变慢、书写变小 | 写字突然变密密麻麻,夹菜有时候夹不稳 |
进展期症状(持续/明显) | 四肢持续抖动、步态拖沓、站立不稳 | 穿衣服经常扣错扣子,走路有点拖着脚 |
非运动症状 | 嗅觉下降、便秘、情绪波动 | 最近闻不到花香,总是闷闷不乐,有时肚子胀气 |
举个例子:68岁的陈阿姨最初只是偶尔感觉右手发颤,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她发现起床越来越费劲,甚至晚上常常醒来,这才意识到问题没那么简单。
03 为什么帕金森病和睡眠总有剪不断的关系?
很多人以为,帕金森病只是让人手脚不听使唤。但其实,睡眠障碍在患者中相当普遍,和大脑不同区域的信息传递受阻息息相关。有研究显示,帕金森病患者中,约有60%-90%的人会遇到各种睡眠难题(Barone et al., 2011)。
- 失眠:入睡难、夜间易醒或早上提前醒来。很多患者困在床上,脑子很清楚,身体却不配合。
- 梦游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做梦时手舞足蹈、甚至说梦话。枕边人常常被"踢醒"。
- 白天嗜睡:晚上睡不安稳,白天反而打瞌睡,生活节奏乱掉。
大脑里调控睡眠与运动的区域紧密相连,多巴胺数量减少时,不仅动作慢了,睡眠的节律也会被打乱。神经递质的变化相当于"线路短路",让大脑的作息开关变得失灵。
04 睡不好,对身体和情绪都有大影响
不是每个人都把睡眠障碍当回事。实际情况是:糟糕的睡眠,会让原本已受影响的大脑和身体更加“雪上加霜”。医学界有证据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如果长期睡不好,认知功能受损、记忆力变差、情绪波动明显(Chahine et al., 2017)。
比如,一位72岁的男士原本性格温和,因为晚上睡不踏实,渐渐出现急躁、自信心下降,家人常常察觉生活氛围变化很大。
- 精神状态:白天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社会交往减少
- 认知功能:记忆不如从前,决策能力变差
- 心理健康:抑郁、焦虑情绪更容易发生
05 怎样治疗帕金森病,让睡眠问题不再加重?
说到治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药物。的确,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控制帕金森病症状的主力军。最常见的是左旋多巴(Levodopa),能部分补充大脑缺失的多巴胺。不过,这些药虽然帮你"跑得快",但也要根据医生建议长期调整。研究显示,科学使用药物不仅能缓解运动问题,也对改善部分患者的睡眠有效。
- 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步态和平衡训练,对改善日常活动和睡眠质量有帮助。
- 新兴手术:比如脑深部刺激(DBS),针对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有时能改善睡眠结构,让人晚上休息得更好。
有些患者发现,只要白天活动量合适、情绪舒畅,晚上也更容易睡好。这其实说明治疗帕金森病,是一场结合药物和日常管理的"长期修复战"。
06 改善睡眠,帕金森病的日常实用建议
- 规律作息:每晚同一时间睡觉、每天同一时间起床,让生物钟慢慢恢复稳定。
- 光线管理:白天多晒太阳,有利于调整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晚上房间保持昏暗,避免临睡前看手机/电脑。
- 晚餐选择:适量食用燕麦、小米粥、香蕉,有助安神,减少夜间惊醒。(燕麦 + 助眠提神 + 晚餐配合牛奶食用)
- 卧室环境:床褥舒适,室温20-25℃,避免噪音,如果夜间常要起夜,可在床边留下夜灯。
- 白天锻炼:坚持简单的散步或太极,活动身体的同时,也帮助夜晚更易入睡。
- 简化入睡前动作:避免临睡前液体摄入过多,减少半夜上厕所次数。
推荐食物 | 有益功效 | 食用建议 |
---|---|---|
燕麦 | 辅助调节睡眠、安神 | 晚餐可用燕麦配牛奶、适量水果 |
小米粥 | 提升睡眠质量,缓解焦虑 | 睡前1小时热饮,有助于放松 |
香蕉 | 补充镁和钾、稳定神经 | 可与早餐搭配,也适合作为宵夜小点 |
07 如果怀疑帕金森病,需要做什么?
如果家中的长辈或亲友开始出现动作慢、书写变小、短时间内体重下降或者睡眠结构明显紊乱,可以考虑预约神经内科医生做详细评估。
检查一般包括临床症状询问、运动功能测试、影像学检查等。有疑问时,优先选择正规公立医院或专业神经病学中心。个别需要特殊管理的患者,也可以参考医生建议,联合睡眠中心进一步检查。
文献参考
- Poewe, W., Seppi, K., Tanner, C. M., Halliday, G. M., Brundin, P., Volkmann, J., ... & Lang, A. E. (2017). Parkinson disease.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3, 17013. https://doi.org/10.1038/nrdp.2017.13
- Barone, P., Antonini, A., Colosimo, C., Marconi, R., Morgante, L., Avarello, T. P., ... & PRIAMO Study Group. (2011). The PRIAMO study: A multicenter assessment of nonmotor symptoms and their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vement Disorders, 26(3), 399-406.
- Chahine, L. M., Amara, A. W., & Videnovic, A. (2017).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disorders of sleep and wakefulness in Parkinson's disease from 2005 to 2015. Sleep Medicine Reviews, 35, 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