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肝癌的面纱:早期筛查与检查项目全解析
“最近老赵总觉得累,也没犯啥大病,偶尔吃饭没什么胃口,原本没在意,直到单位体检才发现肝功能有点异常。”
生活中像老赵这样的人不少。肝脏平时默默工作,等到出问题时早已悄然生变。其实,只要我们早一点关注,把握住早期检查的机会,就能增加主动应对的胜算。
01 肝癌其实很“安静”——潜伏中的隐患
肝癌是一种常常“无声无息”发展的疾病。它往往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人们意识到出问题时,病情常常已非初期。
从数据来看,根据Bray等人在《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发表的结论,全球每年新发肝癌超过84万例,高居恶性肿瘤致死率的第三位,对生活威胁不容小觑[1]。
以一位45岁的女性为例,平时很少饮酒,没有任何特殊不适,单位健康筛查时肝功能指标稍有升高。后续复查发现早期肝癌,经过及时治疗,生活品质未受明显影响。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肝癌颇有点“安静潜行者”的样子,早发现早行动才是关键。
02 轻微变化也应警觉——早期筛查的意义
说起癌症,大家最怕的是“出现就已晚期”。实际上,肝癌早期往往只会有些很轻微、偶尔出现的小信号,比如:
- 偶尔觉得右上腹发紧(不是疼痛,就是微微的不适)
- 有时感觉比平时更容易疲劳
- 饮食变淡,胃口偶尔变差
- 短时间内体重略有下降(没有明显原因)
根据Singal等人在2014年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能将肝癌发现于早期,患者五年存活率可以达到50%以上;而中晚期发现,治愈的机会则骤降[2]。
03 体检从哪些项目入手?——肝癌早筛常见检查
真正能帮我们“揪出”肝癌苗头的,是科学合理的检查安排。筛查肝癌,常见的项目如下👇
检查项目 | 原理 | 适合人群 |
---|---|---|
肝功能检测 | 发现肝脏受损迹象和异常酶变化 | 高危、普通人群年度体检基础项 |
B超(超声影像) | 观察肝脏结构及有无异常结节 | 乙肝携带者、长期酗酒人群 |
CT/MRI检查 | 进一步鉴别肝脏有无微小病变 | 影像学可疑或家族史者 |
肝脏穿刺活检 | 直接取病理组织确定诊断 | 影像高度可疑且需明确性质时 |
肝癌筛查并不是一道难题,合理安排好检查,就能在平时把风险降到最低。
04 生物标志物的“侦查工作”——AFP等新利器
除了影像、化验等常规筛查,生物标志物也是“捕捉蛛丝马迹”的新助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甲胎蛋白(AFP)。
简单来说,如果成年人的AFP升高,就有提示肝脏有“异常细胞”增殖的风险。但AFP并非百分百准确——有肝癌早期患者AFP是正常的,而某些良性肝病也会升高。
生物标志物 | 解读说明 |
---|---|
AFP | 升高提示风险,但单项升高不等于肝癌 |
AFP-L3/GP73 | 主要协助辨别恶性变化,对高危人群有帮助 |
例如,58岁的男性,乙肝病毒携带数年,近期体检中AFP升高,但B超显示结节只是脂肪肝相关,最后排除了肝癌。 这个案例说明,单独一个异常数据不能吓到自己,结合多项检查,才能安心应对。
05 哪些人风险更高?——高危人群和筛查频率表
并非每个人需要一年多次大检查。对于高危人群,筛查频率和方式更为明确。下面这份小表格可一目了然:
高危人群类型 | 推荐筛查频率 | 建议检查项目 |
---|---|---|
慢乙肝、慢丙肝患者 | 每6个月 | 肝功能+B超+AFP |
肝硬化患者 | 每半年 | 肝功能+B超+AFP |
长期酗酒人群 | 每年一次 | 肝功能+B超 |
有肝癌家族史 | 每年一次 | 肝功能+B超+AFP |
超过40岁的一般成年人 | 2年一次 | 肝功能+B超 |
Tips: 年龄本身也是风险因素,但和慢性病毒感染等危险因素叠加,风险才会大大提升(El-Serag, H. B., 2012)。如果遇到身体持续不适,应该尽早就医排查,不要一味拖延。
06 未来展望:肝癌筛查新技术和希望
检查技术的发展,让肝癌筛查有了更多希望。比如最近几年很被看好的“液体活检”,就是通过一管血,分析DNA片段,寻找早期肝癌的分子线索(Peng X. et al., 2020)。这方法痛苦小、易操作,未来或许会让筛查变得更简单😃。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影像识别、针对个人风险的精准筛查方案也逐步应用于大型医院。未来的肝癌筛查,将会更快、更准,普通人检测成本也更低。
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养成定期健康关注的习惯。主动去检查,及时发现,不等“隐形风险”发作,才是真正给自己的健康多上一道保险。
最后说两句
肝癌筛查就像给日常生活再加一把“防护锁”🔒。别小看每一次B超、肝功能化验、AFP报告,也别被偶尔的数据异常吓到。 核心是,主动关注,科学检查,该看医生时别拖延。如此一来,生活的底气也更多一点。
日常工作、饮食偶尔会应酬、加班不规律也很常见,没人能做到处处完美,但多一份科学防范,健康的底线就更牢固。
参考文献
-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 L., Torre, L. 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6), 394-424. [PubMed]
- Singal, A. G., Pillai, A., & Tiro, J. (2014). Early detection, curative treatment, and survival rat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rveillance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 meta-analysis. Gastroenterology, 145(6), 1431-1442.e1. [PubMed]
- El-Serag, H. B. (2012).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142(6), 1264-1273.e1. [PubMed]
- Peng X., Xu X., Wang Y., Hawke D. H., and Chiu M. (2020). Advances in Cancer Liquid Biopsies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Current Opinion in Oncology, 32(1), 39-51.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