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踝关节骨折后的踮脚与跟腱挛缩全解密

  • 15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踝关节骨折后的踮脚与跟腱挛缩全解密封面图
踝关节骨折后的踮脚与跟腱挛缩:让我们一探究竟

01. 踝关节骨折到底是什么样子?

日常走路,有时一个不小心崴了脚,一顿剧痛过后,有些人发现脚踝肿起来、不能正常着地。这其实有可能是踝关节骨折。踝部,是连接小腿和脚掌的“枢纽”,也是活动最频繁的部位之一。一次轻微崴脚常常无大碍,但也有个别情况,骨头真的会出现断裂。
踝关节骨折不只是暂时疼痛和肿胀,更大的麻烦是它很容易影响到之后的日常活动。尤其在骨折后初期,有些人动作会变得异常小心,怕再伤到,甚至稍微移动一下都会觉得别扭。别忽视这些信号,对后续康复有重要影响。

02. 骨折修复后,恢复期的“坎”有哪些?

  • 固定阶段的小困扰 🩹
    前期骨折需要石膏或支具固定,这段时间关节几乎不动。简单来说,就像让关节“休眠”了一样。很多人觉得,石膏拆除后就万事大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功能恢复挡不住
    进入主动活动期时,患者往往发现踝部有点僵硬,活动范围变小,特别是想踮起脚时,会有拉扯感或者轻度疼痛。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例如,有位48岁的男性工人,术后拆除石膏初期,尝试踮脚时只能提升一小段,走路时明显一瘸一拐。
  • 康复训练的不易
    真正的挑战在于功能锻炼阶段。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小范围活动和力量练习,是打破僵局、恢复正常行走的关键。实践中不少人因为怕疼、嫌麻烦,导致锻炼没跟上,恢复进度被拉长。
TIPS:康复期的规律训练,比短时间的猛锻炼效果更持久,出现难以踮脚等现象,说明需要调整康复计划,最好请专业物理治疗师指导。

03. 踮脚的生理机制:一场肌腱和骨骼的协作

踮脚动作其实看似简单,背后却依赖复杂的肌肉和腱的组合力量。最核心的是跟腱(连结小腿肌肉与脚跟的粗厚韧带),它像一根弹簧一样,在踮脚时储存和释放能量。没有跟腱——或者跟腱功能受限,脚就没法正常抬起后跟。
有时候,踮脚受限并不仅仅是骨头问题,更多和跟腱及小腿肌肉的力量、弹性密切相关。比如一位55岁的女性教师,骨折痊愈后,发现平时走楼梯脚后跟总是先着地,很难像以前那样轻快踮起,这背后问题大多与跟腱的“变紧”有关。
小知识:踮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步态的完整——缺了这一环节,走路很容易跛行或者跌倒。

04. 跟腱挛缩的病理“幕后”

跟腱挛缩,简单来说,就是跟腱和周围组织变得又短又紧,“弹簧”失去了原有的灵活。最常见的诱因是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比如骨折修复期间长时间固定,关节和肌腱失去了拉伸机会,导致缩短僵硬。
诱因 如何表现
术后长期石膏固定 踝部活动受限,不能踮脚
缺乏主动锻炼 后期容易出现走路不稳
研究发现,踝关节在固定6周以上,跟腱挛缩风险明显上升(Wilk et al., 2012)。

05. 踝关节骨折与跟腱挛缩:二者的关联在哪?

比如一位62岁的退休女性,因右踝骨折手术后未加重视康复,导致半年后尝试踮脚,后跟抬离地面不到一厘米,同时伴有持续拉扯感。之后不得不到康复科进行专业干预,才有了明显好转。这个案例说明,踝关节活动减少、跟腱“变短”,会让患者早期恢复期格外艰难。
踝关节术后的活动障碍,若忽略及早识别和干预,就有可能出现慢性行走困难,甚至影响生活自理。这些问题初期不明显,一旦习惯了“走路不敢踮脚”,恢复就会更慢。从中可以看出,及时预防和纠正非常关键。

06. 如何改善踝关节功能?几个实用建议

好消息是,大部分踝关节骨折后的功能问题通过科学康复,都能逐渐得到改善。下面总结几个靠谱的方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
  • 🧘‍♂️ 早期定点小幅度活动:拆除固定后,循序渐进做踝部活动,初期以很小角度为主,每天多次比一次多量更有效。
  • 🦶 跟腱拉伸训练:站于台阶边缘,脚跟缓慢下沉至有拉伸感即可,坚持15-20秒,每天2-3组。
  • 👐 必要时请专业康复师指导:动作不到位,或者疼痛剧烈,不建议自行锻炼,务必请专业人员个别指导。
  • 🥗 营养均衡,多吃含蛋白质和维C的食物:蛋白质助修复,维C有助减少炎症,举例:鸡蛋=蛋白质来源,橙子=维C供应。
  • 🏥 有持续疼痛或不能负重时及时复查:超过1周关键训练无效果,须就医检查是否存在并发症。
贴士:大部分临床康复建议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参考:van Tulder et al., 2017)。每天20-30分钟拉伸运动会有明显帮助。

07. 结语:康复不易,科学推进才关键

其实,踝关节骨折后的恢复是个既需要耐心、又不能拖延的小工程。能否顺利踮脚,背后既有肌腱的弹性,也少不了持续的锻炼和科学的生活习惯。咱们每个人遇到类似状况,不妨多一点重视、少一点拖延,必要时按时复查,让踝关节真正“回归正常速度”。

参考文献

  • Wilk, K. E., Arrigo, C. A., & Andrews, J. R. (2012).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Ankle Fractur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42(6), 446-466. https://doi.org/10.2519/jospt.2012.4006
  • van Tulder, M., Becker, A., Bekkering, T., Breen, A., Gil del Real, M. T., Hutchinson, A., ... & Vercoulen, J. (2017). Chapter 3. Europe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in primary care. European Spine Journal, 15, S169–S191. https://doi.org/10.1007/s00586-006-1071-2
  • Heikkinen, J., Lantto, I., Flinkkilä, T., Ohtonen, P., Mäenpää, H., & Laine, V. (2016). Soleus muscle atrophy is common after ankle fracture: a p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 98(12), 961-967. https://doi.org/10.2106/JBJS.15.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