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与肌肉萎缩:理解原因与重新崛起
在生活中,你可能见过谁突然骨折了——不管是滑雪摔倒,还是楼梯没踩稳。朋友谈起骨折后康复时,不时会提到“肌肉感觉没力气了”,或者“腿比另一边细了一圈”。这些看似小问题,其实藏着大健康门道。今天,咱们就换个角度聊聊:骨折、之后的肌肉萎缩,与重新恢复健康的那些你该知道的事。
01 骨折其实离我们没那么远
当骨头出现断裂、裂缝甚至粉碎,我们称之为骨折。骨折分很多类型,比如直线形的“简单骨折”、若骨头刺破皮肤就是“开放性骨折”,还有轻微错位的“绿色树枝样骨折”(这个多见儿童)。
对儿童来说,骨头比大人软,骨折后恢复能力强,但也容易因为运动活泼发生意外。在成年人中,骨折常出现在高强度运动或者意外事故后;而老年人则因骨质疏松,哪怕轻微跌倒也能出现骨折。据2020年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全球每年大约有1.8亿例新发骨折病例,60岁以上人群中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Sözen, Özışık, & Başaran, 2017)。
02 为什么会骨折?
- 意外外力:大部分年轻人的骨折都是摔伤、车祸、体育运动时扭伤造成。比如一位22岁的男生,篮球比赛中跳起落地时扭伤了脚,拍片显示腓骨有裂缝。
- 骨质疏松:年纪大了,骨骼像发泡的蛋壳,一碰容易断。75岁的奶奶在家拎水滑倒,髋部骨折,检查发现和多年骨质疏松有关。
- 慢性压力和疾病:有些运动员反复负重,或者糖尿病、风湿等慢病患者,骨头承受力下降,久而久之也可能无声无息裂开。
03 骨折后,为什么会肌肉萎缩?
“为什么骨折后腿变细了?”其实,这和肌肉萎缩有关。简单来说,肌肉萎缩就是肌肉的体积和力量都变小了。在骨折后,受伤部位常要打石膏、夹板——长时间不用,那块肌肉像被关了“小黑屋”,慢慢消瘦下去。
原因 | 举例说明 |
---|---|
长时间不活动 | 右腿骨折打石膏4周后,腿部围度肉眼变细1cm以上 |
局部血液循环变差 | 受伤后肿胀,肌肉营养下降,恢复慢 |
神经传导受阻 | 某些高龄骨折患者,合并轻微神经损伤,肌肉更易萎缩 |
04 骨折康复:为什么肌肉萎缩成大难题
骨折后,医生经常会说“安心静养”,但长期不动带来的肌肉萎缩,让不少患者康复变慢。尤其老年人和慢病患者,肌肉力量变弱后,走路容易跌倒,甚至日常生活都受影响。
以55岁的李阿姨为例,摔倒导致脚踝骨折,最初疼痛明显,不敢活动。长时间的制动,让她的左小腿肌肉短时间内软塌塌的,踝关节变僵硬。复查时医生建议加强康复锻炼,她才意识到,康复训练和固定治疗同样重要。
05 如何预防和减缓骨折后的肌肉萎缩?
方法 | 实践建议 |
---|---|
循序渐进的物理治疗 | 骨折处稳定后,遵医嘱从简单的关节活动(比如持球转腕、床上屈膝)做起。逐步加大难度,帮助肌肉恢复。 👟 居家可做踝泵动作、弹力带牵拉等简单训练。 |
合理膳食 | 蛋白质+优质碳水:瘦肉、鱼、牛奶、豆制品有助于肌肉和骨骼修复。 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骨愈合。 食用建议:一天两次奶制品,自制炖鸡汤搭配蔬菜杂粮饭。 |
早期心理疏导 | 有些人会因为长时间制动,情绪焦虑,影响恢复。家人多鼓励、及时就医心理干预很有帮助。 |
专业康复随访 | 建议骨折后3个月内,至少3-4次专科康复评估,医生能根据恢复进度及时调整训练强度。 |
06 重新崛起:真实恢复故事
一位48岁的公司职员,半年前外出骑行不慎摔断大腿骨。刚开始打石膏,加上怕疼,基本上右腿几乎不用。他坦白说,一段时间连上下楼梯都不敢想。后来在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步开展牵拉和抗阻训练,三个月后腿部围度恢复到接近健侧水平。他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等着不如动起来,走出那一步,健康一点点回来了。”
常见问题答疑
- Q:骨折后多久可以开始做康复训练? A:通常骨折端稳定或医生允许后即可开始简单被动活动。如果术后或石膏未拆前,有些关节也能进行一定范围的安全锻炼,但动作强度一定遵循医生建议。
- Q:吃什么有助于骨和肌肉恢复? A:牛奶、鱼、瘦肉、豆制品有利于蛋白质补充和骨骼修复;绿色蔬菜和坚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有益整体康复。
- Q:骨折后发现肌肉明显变细,正常吗? A:局部萎缩常见,恢复期配合功能训练能慢慢逆转。如果萎缩迅速或伴有麻木、持续无力,建议及早就诊检查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 Sözen, T., Özışık, L., & Başaran, N. C. (2017). An overview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Europe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4(1), 46–56.
- Wall, B. T., Dirks, M. L., van Loon, L. J. (2013).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during short-term disuse: implications for age-related sarcopenia.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12(4), 89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