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卵巢癌:了解风险、症状与科学应对
01 什么是卵巢癌?
家里聊天时,偶尔会听到亲友提起卵巢癌这个词。其实,卵巢癌是发生在女性卵巢的一种恶性肿瘤。最让人头疼的是,它早期常常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就仿佛一个悄悄靠近的“不速之客”,让人很难提前发现。
这种病发生在卵巢——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平常负责排卵和分泌激素。如果身体里悄悄长出不正常的细胞团,这些细胞会逐渐占据卵巢,甚至可能扩散到附近的组织和器官。一开始,身体大多没有任何感觉,所以很多人直到癌症进展到比较明显时才被发现。
别小看早期的不明显,如果忽略了这些 silent hints,后续治疗就会更棘手。
02 哪些信号要注意?——卵巢癌的早期症状
-
🤔
腹部偶尔不适或轻度腹胀
有些女性会觉得肚子总是胀胀的,但不太严重,像是吃多了或肠胃消化不太好。这种变化容易被忽略,其实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初步信号。 -
🥱
饭吃得越来越少
刚刚开始时,只是饭量比以前小了一些,还以为是最近压力大,或者不太饿。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很久,值得在心里打个问号。 -
🚻
尿频或想尿的感觉增多
经常跑厕所,尤其是夜里比以前多了,却没有泌尿系统炎症,这时可以多留意下。
如果上述感受持续加重,发展到长期腹痛、腹部持续性胀大、吃什么都觉得难受、甚至明显消瘦或乏力,这些较为严重的症状就要小心。
举个例子:一位56岁的女性,之前身体一直不错,后来开始出现腹胀、饭吃不下,慢慢发展到腹痛,最终在医院被确诊为卵巢癌。这提醒我们,身体的小变化如果经常出现、持续几个星期没有改善,就要尽早去医院检查,别等到症状明显才重视。
03 为什么会得卵巢癌?——发病原因分析
说起来,卵巢癌跟遗传、年龄、激素和生活方式都有关系。下面分点说清楚:
-
🧬
遗传因素
有研究显示,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家族(比如直系亲属有人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相关风险明显提高。部分数据认为,这类女性的发病风险高出数倍 (Rebbeck et al., 2015)。 -
🔢
年龄增长
年纪越大,卵巢癌风险逐步上升,大多出现在绝经后女性。四五十岁以上更应多加留心。 -
⚖️
激素水平与健康状况
长期不排卵、内分泌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都可能影响发生风险(Webb et al., 2015)。 -
🚬
生活方式相关
缺乏锻炼、饮食结构、肥胖等生活习惯也有影响。但相比遗传因素,单靠改变生活方式不能完全预防所有病例。
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0%的卵巢癌与已知基因突变直接相关,但有家族史的女性,进行专业咨询筛查会更安心 (Narod et al., 2002)。
其实,绝大多数女性一生中都不会得卵巢癌,但了解危险因素有助于早做打算。
04 怎么查得清楚?——卵巢癌的诊断方法
真要查清楚有没有卵巢癌,最靠谱的办法还得靠现代医学的几项检测:
-
超声检查(尤其是阴道超声)
用声波“扫”一下盆腔,能发现卵巢上不正常的包块,看质地、形状和大小。大部分快速、无创,所以常作为初步筛查工具。 -
肿瘤标志物测定(如CA125)
验血主要为查CA125,但不是唯一或绝对标准。很多卵巢癌CA125会升高,但一些良性疾病也会升高。 -
影像学检查(CT或MRI)
能进一步看清楚肿瘤的大小、分布和有没有扩散到其他地方,帮助医生判定病情分期。 -
组织活检
需要取一点组织送病理检查,确认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用于定最终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医生不会只凭一种检查就下结论。多项结合判断更准确。如果自己或者家人有持续性的异常症状,一定要鼓励他们去妇科或肿瘤正规科室做相关检查。
05 治疗选项有哪些?——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一旦确认诊断,治疗方法主要依赖病情分期、患者身体状况和病理类型来选择。现代治疗手段组成比较丰富——
-
🩺
手术切除
多数患者先进行手术,目的是尽可能清除看得到的肿瘤。比如早期病灶,或已扩散但手术可控的病变(Morgan et al., 2022)。 -
💉
化疗
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帮助杀灭手术后或手术难以清除的异常细胞。方案多种多样,需要医生个体化定制。 -
🎯
靶向和免疫治疗
最近几年,部分人群会用到靶向药(如PARP抑制剂)或免疫疗法,针对肿瘤的特殊分子起作用,提高治疗精度。 -
✨
支持治疗
包括对症缓解,比如止痛、止吐、营养支持等,帮助更好地耐受主要疗程。
这里举个例子:一位56岁的女性,因为腹胀、腹痛反复,到医院后经过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配合营养支持。虽然治疗过程辛苦,但坚持规范方案,有助于争取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和医生团队坦率沟通,每一步都有专业人员指导,是治疗的关键。
06 如何科学管理卵巢癌风险?——实用建议
-
均衡饮食有帮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补充各种抗氧化物,呵护身体细胞。每天保证5种颜色的果蔬,可以丰富饮食多样性。 -
适度锻炼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辅助改善身体免疫环境,保持身体活力。 -
良好的作息习惯
高质量睡眠+规律作息,与身体免疫力和新陈代谢密切相关,对预防肿瘤有好处。 -
定期体检,别怕麻烦
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议定期做妇科检查、盆腔超声等,很多医院都可以预约。 -
家族史女性建议基因咨询
如果直系亲属里出现过卵巢癌或乳腺癌患者,不妨提前寻求专业的遗传咨询。 -
与医生保持沟通
身体出现持续不适或有疑问,主动跟专业团队沟通是最好的方案。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这些措施不能保证“绝对不生病”,但可以帮我们把风险降到较低水平,也是积极管理健康的好方式。遇到异常,一定要尽早跟专业医生聊聊。
07 参考文献
- Rebbeck, T. R., Friebel, T., Lynch, H. T., Neuhausen, S. L., van't Veer, L., Garber, J. E., Evans, G., Isaacs, C., Daly, M., Matloff, E., ... & Narod, S. A. (2015). Inheritance of deleterious mutations at both BRCA1 and BRCA2 in an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32,295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JAMA, 313(15), 1640–1646. PubMed
- Narod, S. A., Ford, D., Devilee, P., Barkardottir, R. B., Lynch, H. T., Smith, S. A., ... & Easton, D. F. (2002). Genetic Heterogeneity of Breast-Ovarian Cancer Linkag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60(3), 678-682.
- Webb, P. M., Jordan, S. J., (2015). Epidemiology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41, 3-14.
- Morgan, R. J. Jr et al. (2022). Ovarian Cancer, Version 3.202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1), 77-107. N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