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肾结石:从症状到预防的全面指南

  • 11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肾结石:从症状到预防的全面指南封面图

肾结石:从症状到预防的全面指南

01 肾结石是什么?

有时候,突然间感觉腰部一阵发紧,却没当回事。其实,这种小小的不适有时就是肾结石在打招呼。肾结石是指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慢慢地在肾脏里积累,最后变成坚硬的小块。它们形状各异,像极了生活中偶然掉进鞋里的小石子,一旦卡住,就很难忽视。

简单来说,肾结石主要成分分为四类——草酸钙、尿酸、磷酸钙和胱氨酸( cystine)。不同类型的结石,源于不同的身体代谢特点。小结石可能悄悄流走,大一些的却会闹出不小的动静,影响到尿路甚至肾脏健康。
健康影响:如果结石滞留,时间久了会阻塞尿流,可能损伤肾功能。早期很难察觉,但一旦有症状,多半已经“闹大”了。

02 肾结石的症状大解析

很多人在初期,并没有太明显的不舒服。有的只是偶尔腰部隐隐作痛,或者觉得下腹部有些沉。但一旦结石开始“活动”,感觉就明显多了:

  • 剧烈腰背痛 ➔ 疼痛常常突然发作,像刀割一样,可以扩散到腹部、腹股沟。
  • 血尿 ➔ 有时尿液颜色变红、变深,这是因为结石划伤了尿路(但也可能看不出来)。
  • 频繁憋尿、排尿困难 ➔ 结石堵住尿道,导致突然憋不住尿,或者排得很慢,还有的人感觉尿痛。
  • 恶心呕吐 ➔ 部分人出现消化道不适,容易和肠胃问题混淆。
  • 发烧 ➔ 一旦结石导致感染,还可能出现体温升高,有人会觉得全身没劲。
症状类型 常见表现 生活场景举例
隐匿期(无明显不适) 偶尔腰部不适、尿急 体检时意外发现结石,无自觉症状
发作期(急性症状) 剧烈腰背痛、血尿、恶心呕吐 睡梦中突然腰痛醒来,伴随尿液变红
病例小记:
42岁的王先生,平时身体不错,一天下班后突然出现右腰剧痛,还伴有恶心。检查发现,是一颗较大的肾结石堵住了输尿管。
这个例子说明,结石引发的症状常常来得突然,而且与结石移动有关。

03 症状出现的背后:为什么会痛?

结石为什么会带来那么厉害的痛感?其实,肾脏和尿路像一条管道,结石一旦卡住哪一段,尿液就无法顺利流出,压力快速上升,刺激到神经末梢。

1. 结石体积与位置

小结石可以随尿液排出,往往不留痕迹;大一点的结石,卡在输尿管、肾盂等狭窄处,像堵在水管里的“硬结”,容易引起绞痛。

2. 移动带来的刺激

结石随着身体活动移动,会摩擦尿道壁,造成损伤。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就是划伤后出血的表现。

3. 次生感染

长期梗阻还可能诱发细菌在结石表面繁殖,出现感染,进而引起发烧和全身症状。

需要留心:剧烈肾绞痛、伴高热的人,可能已经出现了感染性并发症,这时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04 肾结石的风险因素与易感人群

有研究指出,肾结石的发病率在全球持续上升(Scales et al., 2012)。生活中哪些人更容易“招惹”上肾结石?主要有几个方面:

  • 1. 少喝水,体液浓缩:水摄入少,尿量少,体内矿物质更容易沉淀,形成结石。
  • 2. 饮食含盐高或过多蛋白:“重口味”饮食,会增加结石风险,但具体预防建议在预防部分详细展开。
  • 3. 长期久坐或不运动:身体代谢变慢,肾脏排泄废物效能下降。
  • 4. 家族史:肾结石有遗传倾向,如果家人曾有结石,自己要多一份警觉。
  • 5. 年龄与性别:结石多见于30-60岁的成年人,男性相对更易患病,但女性更年期后风险升高。
  • 6. 某些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肥胖、糖尿病等,也会提高肾结石发病几率。
研究发现:有肾结石家族史的人,发病风险约增加2倍。(Curhan et al., 1997)

05 肾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肾结石怎么确诊?现在的医学手段已经很成熟,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影像检查(首选B超、CT)
可以准确地看到结石的位置和大小,是判断下一步治疗的关键。
尿液化验
分析尿液中的结晶物质和血细胞,辅助判断结石类型。
血液检查
主要关注是否有肾功能损害和感染。
小提示: 对于没有症状的小结石,可以观察和定期随访;如果结石较大或多次发作,就需要考虑治疗了。

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包括:

  • 保守疗法:多喝水,配合轻微镇痛。如果结石小于5mm,可望自行排出。
  •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中等大小、不易自行排出的结石,无需开刀。
  • 内镜/微创手术:对于较大、位置特殊或反复发作的结石,微创技术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
  • 感染合并症治疗:需要抗生素,有时候甚至要先插管减压。
病例补充:
32岁的李女士,半年内反复出现腰背疼痛,经B超检查发现多发小结石。她按照医师建议,暂时未进行碎石治疗,而是采用保守治疗配合随访,定期检查变化。
这说明,有的结石并不需要马上手术,治疗策略和结石类型、大小及患者情况密切相关。

06 预防肾结石:健康生活方式指南

其实,肾结石不仅仅是“治”,更要“防”。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对肾脏来说有不小的影响。
下面这些做法,可以帮助你远离肾结石这个“不速之客”:

充足饮水 🔹 保护肾脏

多喝水可稀释尿液中矿物质,每天1500-2000ml比较合适,剧烈运动或炎热天气还需要适量增加。

均衡膳食 🥦

多蔬果:如番茄、黄瓜、柑橘等,有利于稳定尿液酸碱度; 摄入适量膳食纤维:提高代谢,有助于减少结石风险。

规律运动 🚶

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改善肾脏血流,防止代谢废物沉积。

定期体检 👩‍⚕️

成年后建议每1-2年做一次腹部B超,家族有结石史者更要关注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推荐饮食表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柑橘类水果 有助提高尿液柠檬酸,抑制结石形成 每天1-2个
低脂乳制品 为身体提供钙,不易造成肾结石 每日1杯牛奶或酸奶
绿叶蔬菜 丰富的镁和纤维,提高代谢废物排泄 每餐搭配
特别提醒:感觉腰部疼痛、肉眼看到尿液颜色发红,或反复尿急时,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不要自己拖延。
友情建议: 结石高发人群如中老年、家有肾结石病史者,生活习惯上的小改变很关键。偶尔吃火锅、喝饮料没问题,关键在于长期均衡。

参考文献

  • Scales, C. D., Smith, A. C., Hanley, J. M., & Saigal, C. S. (2012). Prevalence of kidney stone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rology, 62(1), 160-165.
  • Curhan, G. C., Willett, W. C., Rimm, E. B., & Stampfer, M. J. (1997). Family history and risk of kidney ston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8(9), 1568–1573.
  • Pearle, M. S., Goldfarb, D. S., Assimos, D. G., et al. (2014). Medical management of kidney stones: AUA guideline. Journal of Urology, 192(2), 31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