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早预防:揭开脑梗塞的早期症状面纱
静静地坐在早晨的餐桌前,突然之间筷子在手里变得不太听使唤,或者说话时突然卡住了,发出的声音不像平常那样清楚……这些表面上看似“小状况”,常常被归结为疲劳或者一时恍惚。但有些时候,这正是脑梗塞悄悄来临前的蛛丝马迹。很多人听说过脑梗塞,却未必真了解它会怎样“敲门”。想让它离我们远一点,最关键的就是——别忽视这些信号。
01 脑梗塞到底是什么?
脑梗塞,其实就是大脑的某一部分因为供血突然中断,导致那一片脑组织缺氧损伤。简单理解,大脑需要源源不断的血液带来氧气和养分,一旦某条血管被堵住,这块脑区就像停电一样“罢工”了。时间越长,受损越明显,有的功能甚至难以恢复。
🧠脑梗塞属于脑卒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和“出血性中风”不同,这里是“堵住了”而不是“漏了”。
02 为什么会得脑梗塞?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 高血压
- 血压长期高,会让血管内壁受损,容易形成血栓。
- 糖尿病
- 血糖长期高,血管易变得僵硬、狭窄,为血栓提供“温床”。
- 高胆固醇
- 胆固醇就像垃圾堆积在血管里,慢慢形成斑块,最终可能堵塞血管。
- 吸烟
- 烟雾中的成分加快血管老化,还让血小板容易聚集,血栓风险上升。
- 不良生活习惯
- 久坐不动、饮食油腻、缺乏运动,都对血管健康不利。
- 遗传与年龄
- 有家族史、高龄(常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风险更高。
研究显示,超过 80% 的脑梗塞病例都与这些风险因素有关 [1]。所以,身体出现相关毛病时,不可掉以轻心。
⚠️需要注意,每个人可能有多项风险因素叠加,危险性也就变大了。
03 脑梗塞的早期症状:这些“小信号”别掉以轻心
很多人想象脑梗塞会很“明显”,其实早期的症状常常非常轻微,容易被误会成疲倦、血压低或者压力大。下面这些变化,虽然偶尔发生,但如果反复出现,最好当回事。
常见早期信号 | 生活场景举例 |
---|---|
脸部短暂发麻、发木 | 刷牙时忽然觉得一侧脸有点不灵,洗把脸又恢复了 |
一只手或一条腿力气变小 | 端碗时突然觉得一只手微微没劲,过一会又正常 |
说话短暂含糊或词不达意 | 和人聊天时,偶尔吐字略不清楚,但很快恢复 |
视力突然短暂模糊、部分黑影 | 刚起床看手机一只眼模糊,眨几下恢复清晰 |
头晕或平衡感差 | 起身后短暂打晃,以为是低血糖或没睡好 |
案例:56岁的陈女士早餐时突然觉得右手指有些发麻,几分钟后消失。她没放在心上。但这提示我们:轻微、偶发的不适,可能是大脑血流出现了小插曲,如果反复出现要多留一个心眼。
04 快速判断脑梗塞:学会“FAST”法则
真正到脑梗塞发作时,症状往往比早期更加明显和持续。国际上有个特别实用的口诀“FAST”——帮我们在关键时刻判断是否要“赶紧就医”。
字母 | 提示内容 | 具体表现 |
---|---|---|
F (Face) | 脸部是否一侧歪斜 | 微笑时一侧嘴角不会动 |
A (Arm) | 手臂有无无力下垂 | 平举双臂时一侧无法抬起 |
S (Speech) | 说话是否清楚 | 持续性说话含糊、表达混乱 |
T (Time) | 抓紧时间 | 出现上述任一症状,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
案例:62岁的李先生在午饭时突然说话含糊,家人让他微笑,发现一侧脸下垂,立刻拨打了120。及时送医,让他得以及时溶栓,后遗症较轻。
💡提示:FAST法则中,一个症状持续存在就要警惕,不必等所有都出现才行动!
05 出现可疑症状,第一时间怎么做?
- 出现上述早期或显著症状,不要再观察,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比如120);千万别自己开车送、也别拖延等待。
- 尽量让可能患者平卧,头部稍抬高,保持呼吸道畅通,不要喝水或进食,以免误吸。
- 观察并记录发作的时间,这对医生判断后续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 不要自行用药,例如降血压药、阿司匹林等,等专业医生到来再决定。
- 尽早到有条件的三级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有溶栓、血管内手术能力的医院救治率更高。
案例:48岁的孙先生突发左手无力,他家人以为是中暑,自己开车去医院反而路上出了交通意外。这说明:别轻视症状、不要拖延或擅自处理,尽早呼叫专业急救才能保障安全。
⏰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抢救,功能恢复越乐观。
06 怎样防范脑梗塞?实用生活建议
虽说脑梗塞的风险让人有点担心,好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简单方法可以帮我们降低危险。调整饮食、适度锻炼,再加上规律检查,大脑健康自然轻松许多。
🌱 以下几条建议操作起来并不难,持之以恒效果更好。
措施 | 具体建议 | 好处 |
---|---|---|
食用新鲜蔬果 | 每天至少搭配三种蔬菜+两种水果 | 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物,有助于血管弹性 |
保证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 每次30-40分钟 | 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控制体重和血压 |
定期到医院做血压、血糖、血脂检查 | 建议一年一次;达到40岁以上的人建议增加频率 | 早期发现高危因素,便于及早干预 |
注重饮食多样性 | 适当增加坚果、全谷物和豆制品 | 提供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维护血管健康 |
保持良好作息 | 规律生活,保证足够睡眠 | 帮助血压与激素水平稳定 |
📅咱们只要计划好一周里安排几次锻炼,吃饭时多加点绿叶菜和水果,健康其实现起来没那么难。
07 参考文献
- [1] Feigin, V. L., Norrving, B., & Mensah, G. A. (2017). Global Burden of Stroke. Circulation Research, 120(3), 439–448. https://doi.org/10.1161/CIRCRESAHA.116.308413
- Powers, W. J., Rabinstein, A. A., Ackerson, T., et al. (2018).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Stroke, 49(3), e46–e110. https://doi.org/10.1161/STR.0000000000000158
- Meschia, J. F., Bushnell, C., Boden-Albala, B., et al. (2014). Guidelin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Stroke, 45(12), 3754–3832. https://doi.org/10.1161/STR.00000000000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