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消化性溃疡:痛楚之外的真相与应对

  • 9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消化性溃疡:痛楚之外的真相与应对封面图

消化性溃疡:痛楚之外的真相与应对

01 消化性溃疡是什么?走进常见而隐蔽的“困扰”

有时候,日常生活中总有些小问题让人分心。比如,饭后胃部有点“顶”,偶尔感觉心口有些痉挛,却经常被认为只是吃撑了。其实,像这种经常被忽略的胃部不适,可能正是消化性溃疡的最初表现。对于不少中年朋友来说,消化性溃疡就像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它不一定让你马上感觉到很痛,却可能在胃里慢慢“做文章”。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出现破损溃烂,多与幽门螺杆菌(一种胃里的细菌)感染有关。根据2020年《Gut》杂志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有10%以上的成年人一生中会得一次消化性溃疡 [Sung et al., 2020]。这不是罕见病,但因为症状起初不明显,很多人容易忽视它的存在。

小TIPS: 消化性溃疡并不是老年人才有的,年轻人也可能因为生活压力、饮食不当等原因“中招”。

02 消化性溃疡的症状:腹痛之外,还有哪些信号?

说起消化性溃疡,很多人只想到剧烈腹痛。其实,它的信号远比这丰富。

  • 早期迹象: 一开始可能只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常常与饥饿相关。也有的人只是偶尔胃胀、打嗝或轻度“反酸”。
  • 持续症状: 如果溃疡越来越大,腹部的痛感会越来越持续,尤其是在空腹时。夜间醒来被疼痛惊扰,也是比较经典的表现。
  • 易被忽略的信号: 有些人主要是消化不良,比如饭后恶心、胃口变差,甚至感觉“吃一点就饱”。
  • 特定病例: 32岁的唐小姐,平时喜欢加班,常靠咖啡和零食充饥。最近,她连续一周感到上腹隐隐作痛,还总觉得“食之无味”,以为自己压力太大。检查才查出胃部有溃疡。这提醒我们:症状不一定总是刀割样的剧痛,轻微不适也别大意。
别忽视: 食欲减退、恶心或偶有呕吐,可能是身体在提前“报警”。

03 溃疡并不只是疼:它有哪些严重危害?

消化性溃疡如果不重视,有时会像“冰山”一样,露出一角但藏着较大的风险。许多人只是觉得肚子疼,却没有想到更深层的影响。

1. 消化道出血
当溃疡侵蚀到胃黏膜下的血管时,容易出现黑便(像沥青一样黑的粪便),或者呕吐咖啡色的东西。有位54岁的王先生,就是因为反复呕吐带血才被查出胃部有大溃疡,之后立即住院治疗。这个例子可以发现,消化道出血属于紧急状况,需要及时救治。

2. 胃肠穿孔
溃疡破裂会形成“穿孔”,肠胃内容物泄漏到腹腔,可导致剧烈腹痛,甚至引发腹膜炎。

3. 长期风险:癌变
长期反复胃部溃疡,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伴随存在,有少部分人日后可能发展为胃腺癌(癌变率不到1%,参考:Fock et al., 2013)。

别小看: 溃疡要是频繁复发或者症状变化快,建议别拖拉,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04 为什么我会得溃疡?背后的影响因素

消化性溃疡出现,和多种因素有关。有些可以自己调整,有些则是外界影响。这里简单梳理一下:

  • 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是最常见诱因,亚洲一些国家成人感染率高达50%-70% [Hooi et al., 2017]
  • 长期吃止痛药/抗炎药
    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会损伤胃黏膜,诱发溃疡。
  • 精神压力大、作息紊乱
    这些看似“小事”,却会通过影响胃酸分泌,使胃更容易被腐蚀。
  • 饮食习惯不规律
    很多年轻人有一顿没一顿,经常饿肚子,这种时而进食、时而断食容易引发胃黏膜损伤。
  • 酒精或吸烟
    长期抽烟喝酒,被认为会加剧溃疡的发生以及愈合困难。
  • 家族史和年龄
    40岁后的发病率略高,若家族中有胃病史,风险也更大。
数据说明: 《Gastroenterology》杂志报告,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消化性溃疡风险是健康人的6倍以上。

05 饮食与自我管理:如何帮助缓解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缓解并非一朝一夕。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和遵医嘱用药,缺一不可。这里主要说说饮食和自我管理怎么做。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燕麦糊 保护胃黏膜,柔滑好消化 早餐建议用温热燕麦,减少刺激
香蕉 富含果胶,有助促进胃部愈合 适合作为加餐,中午或下午一根
新鲜蔬菜(如胡萝卜、西兰花) 丰富维生素C,增强胃黏膜修复力 略煮熟,减少生冷刺激
低脂奶 降低胃酸刺激,利于缓解不适 每次200ml左右,温热饮用
  • 规律进餐: 尝试定时、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 坚持适度运动: 比如餐后半小时的轻度散步,可以帮助消化和减轻胃部压力。
  • 遵医嘱用药: 治疗期要配合医生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
  • 心理平衡: 压力大了可以适当做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法放松自己。
TIP: 对于已确诊溃疡的朋友,饮食调整后,如果症状没有改善,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疗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什么时候需要就医?科学检查和治疗流程

有些时候,虽然已经注意饮食和作息,但症状却仍然反复,甚至加重。这时,“自愈”不是最好的选择。

  • 出现哪些症状时要尽快就医?
    持续或加重的腹痛 连续几天仍无改善,尤其夜间腹痛明显
    黑色大便、呕吐咖啡色物 疑似消化道出血,需立刻就诊
    反复食欲降低或不明体重下降 警惕严重溃疡或其他消化道疾病
  • 内镜检查真的需要吗?
    内镜,也就是胃镜,是目前判断消化性溃疡最直接的办法。建议40岁以上、已出现症状或有家族胃病史的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部检查。
  • 选择哪类医疗机构?
    综合医院消化内科、专科胃肠门诊均可。疑似出血、穿孔急重症时,选急诊更合适。
友情提示: 诊断明确后,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以通过一疗程药物根治,减少复发可能。

🤔 小结 & 行动建议

  • 消化性溃疡不只是“胃痛病”,症状多样又容易被忽视。
  • 饮食规律、积极管理生活压力+医生指导用药,才是缓解和预防的核心。
  • 一旦出现持续不适、出血或消瘦等重症表现,及时就诊最关键。

健康其实是一场马拉松,只要日常多细心一些、对这些小信号多留意一点,就能帮自己和家人减少很多“意外的小麻烦”。

参考文献

  • Sung, J.J.Y., Kuipers, E.J., & El-Serag, H.B. (2020). Systematic review: the global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Gut, 69(4), 517-526.
  • Hooi, J.K.Y., Lai, W.Y., Ng, W.K., Suen, M.M.Y., Underwood, F.E., et al. (2017). Global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astroenterology, 153(2), 420-429.
  • Fock, K.M., Katelaris, P., Sugano, K., et al. (2013). Second Asia–Pacific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4(10), 158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