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迷雾中的真实:谵妄的起因与治疗全解析

  • 1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迷雾中的真实:谵妄的起因与治疗全解析封面图

迷雾中的真实:揭开谵妄的面纱

01 意识模糊的小信号,容易忽略吗?

很多人觉得思维一时混乱、记不得数天前的细枝末节,只是年纪到了的正常表现。但实际上,生活里一些常见的“小糊涂”信号,可能在提醒我们,谵妄正在悄悄靠近。比如前一天还能对答如流的老人,突然看人变得迟疑,说话开始答非所问;或者短时间内注意力总是跳来跳去,做事情也心不在焉。

说起来,初期的谵妄和普通健忘没什么明显区别,有时就像房间里的灯光忽明忽暗,偶尔闪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容易被误以为是“最近太累了”或“睡眠不好”。
不过,这样的意识变化容易让人掉以轻心,实际却可能暗藏健康风险。

📑 小提示:突然变得不太专注、说话前后颠倒,又找不到明显原因,最好和家人或医生聊聊,不要怕麻烦。

02 谵妄的典型表现,让生活一团乱麻

  • 持续性的定向障碍:一位84岁的老人,之前能记清新家住址,突然在熟悉的房间里也分不清东南西北,连白天还是晚上都分不清。
  • 情感变化巨大:有的患者早上刚刚和儿女聊天,下午就情绪激动,甚至开始莫名恐惧周围的人和事。
  • 明显的幻觉和妄想:一名72岁的女性住院后,坚称有人要伤害她,明明病房只有护士来过,却始终说她看见过陌生人。
  • 言语混乱或无意义重复:有时患者在独自念叨、回避交流,问什么都答非所问。

这些表现让生活变得杂乱无章,患者自己也常常难以分辨现实与想象。家属看到亲人突变,焦虑与担忧也很正常。
这些症状如果持续出现,通常已是明显谵妄,需要及时关注。

03 多因素的“迷雾”:谵妄到底怎么来的?

谵妄不像某些疾病只由一种原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产生的结果。简单来说,诱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类型 常见机制 举例场景
药物影响 服用镇静类、镇痛药后,影响神经递质平衡 一次手术后因为镇痛药反应,一夜之间变得神志混乱
感染(如尿路、肺炎) 感染导致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系统影响大脑功能 老人轻微感冒,结果三天后突然说胡话,查出肺部感染
代谢紊乱 血糖、电解质异常,使脑部营养供应被破坏 有糖尿病的人因控制不当血糖剧烈波动后意识改变
环境变化 突然更换居住环境,使大脑处理信息莫名“短路” 88岁女性因摔倒住院,换新床一夜后变得认不得家人
心理压力 重大事件和打击,增加神经应激,影响认知功能 丧偶后老年人短期内情绪极端,表现出迷茫和自言自语

文献显示,60岁以上住院人群中,谵妄的发生率高达25%-30%(Siddiqi, K., et al., 2006)。承担住院、手术或慢性疾病管理的人群,风险尤其需要关注。
长时间不重视诱因,谵妄容易反复出现,影响身体康复和生活质量。

04 如何判断:谵妄还是其他病?

痴呆、抑郁、焦虑,很多精神状态的症状和谵妄有些相似。不过,医生会通过细致的临床评估来甄别。这里有几条简单的区分线索:

  • 起病速度快:谵妄通常突然出现,几个小时或数日内症状迅速加深;而痴呆是慢慢进展的。
  • 症状波动大:一天中好坏变化明显,有时清醒有时混乱。痴呆则表现较为稳定,抑郁多为情绪持续低落。
  • 注意力障碍:谵妄患者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检查时很难完成连续动作或简单问题的回答。
📄 日常核查建议:如发现亲友突然语无伦次,尤其伴有行动/情绪异常,建议尽快到医院做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检查。医生会用一些专门量表(如CAM、MMSE)判别症状类型并寻找诱因。

05 治疗和护理:安全呵护,从调整细节开始

谵妄的“修复”离不开对原因的细致追溯。管理要点一般包括:

  • 明确诱因及时处理:如感染、代谢紊乱、药物等,第一步就是对症管理,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 优化环境:病房光线充足,减少噪音,保留熟悉的物品,帮助患者适应。
  • 规律作息和陪伴:亲人适当陪伴,保证良好作息,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和认知。
  • 避免强制束缚:除非极端情况,尽量不用限制性约束物,保持患者尊严。
  • 必要的心理干预:可以借助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缓解紧张和恐惧。

有位69岁的男性患者,因肾功能波动导致谵妄,经调整药物、水分供给并增加照护后,几天内状态恢复清晰。
这个例子说明,及早识别与合理调整措施,能有效提高恢复率,减少后遗症(Marcantonio, E.R., 2017)。

🤝 家属参与:耐心解释环境,对患者情绪保持理解,是帮助患者“回归现实”的重要一环。

06 预防谵妄:日常防护实用指南 📋

高危人群预防谵妄,行动细节往往比想象中简单有效。下面几条建议,尤其适合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需要长期照护的亲友:

推荐措施 具体做法 健康益处
牛奶、小米粥 晚间喝一小碗,有助安睡 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意识模糊
蔬菜水果(如菠菜、苹果) 每天餐桌上添加,颜色多样搭配 提高抗氧化水平,缓解代谢负担
坚果(如核桃、杏仁) 每日可适量添一小把 促进脑部营养,有助认知维持
定时作息 每天起居时间规律 减少因生物钟紊乱诱发的谵妄
日常沟通 家人多相互交流,关注精神状态变化 早期发现认知变化,预防疾病发展
定期健康检查 65岁以上建议每年做综合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诱发因素
特别提醒:如果饮食或作息略有调整,患者短时间内出现精神混乱,应暂停近期变化并及时就医。

07 生活的“小变化”,也能帮助防范

其实,谵妄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否早期发现并积极调整。家里多一盏暖色的小灯,习惯性问家人今天是什么日子,定时散步交流,都能成为守护大脑的小细节。
面对偶发的小糊涂或短暂意识变化,不要着急下结论,也无需焦虑,科学的评估和温和的关怀,往往是恢复健康的良药。

参考文献

  • Siddiqi, K., House, A. O., & Holmes, J. D. (2006). Occurrence and outcome of delirium in medical in-patient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ge and Ageing*, 35(4), 350–364. https://doi.org/10.1093/ageing/afl005
  • Marcantonio, E.R. (2017). Delirium in 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7(15), 1456–1466. https://doi.org/10.1056/nejmcp1605501
  • Inouye, S. K., Westendorp, R. G., & Saczynski, J. S. (2014). Delirium in elderly people. *The Lancet*, 383(9920), 911–92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3)60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