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入治疗:打破癌症的“防线”
最近一次和朋友聚会时,大家聊起了家人生病的话题。有位同伴说到,身边的阿姨被确诊肿瘤后,医生推荐做了“介入治疗”。听起来和开刀、吃药很不一样。其实,这种治疗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患者选择——它没有传统大手术的创口,也让不少人重新回到了正常生活。介入治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能为哪些人带来希望?一起来看看。
01 介入治疗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讲,肿瘤介入治疗就是用特殊的微创“工具”,比如一根细小的针、导管(像细管子一样),直接到肿瘤附近,把药物送进去,或者用热/冷/酒精等方法把异常组织破坏掉。
很多人会担心,有没有副作用?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创口很小,恢复也挺快。不过适用于什么情况,还得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判断。
02 技术是怎样一步步成熟起来的?
50多年前,肿瘤治疗几乎就是“大刀阔斧”地手术切除。慢慢地,随着影像技术和微创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生用精细的器械能“绕过”大面积切除,精准定位到肿瘤本身。
- 20世纪70年代:首次用导管做动脉阻断,尝试“断水断粮”阻止肿瘤长大 。
- 90年代以后:影像扫描+精准导管,让“定点攻击”肿瘤成为可能。
- 近10年:智能导航、微波消融,“微创+高效”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这类治疗安全、有效。
有位59岁的男士,早期发现肝脏异常,通过介入消融治疗,仅1天就能下床活动。他的经历让不少旁观者对介入治疗重新有了信心。
03 临床上常见的介入技术有哪些?
说起来,不同位置的肿瘤、不同发展阶段,选择的介入技术也不太一样。以下几种方式用得最多:
- 1. 经皮消融术(Radiofrequency/Microwave Ablation)
利用高温或低温,把异常组织“烧死”或“冻坏”。适用于较小的肝肿瘤、肺结节等。
例:一位62岁的女性肾癌患者,因年纪大不能手术,选择了局部射频消融,3天后顺利出院。 - 2. 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将“堵塞物”送进供血动脉,让肿瘤失去营养;有时结合直接注射化疗药物,局部浓度很高,对正常组织影响小。
适合:肝癌、部分子宫肌瘤等病变。 - 3. 经皮穿刺活检
用细针准确取样,弄清楚到底是哪种肿瘤,也有助于后续“量身定做”治疗方案。
适用:诊断不明的实体肿块。
介入技术,像一把“智能钥匙”,为某些无法手术的案例打开了新路。 不过,每项技术都有明确的适用条件,一定要让专业医生整体评估后决定。
04 有什么优点和局限?
有位67岁的女士,因合并心脏病无法做大手术。医生评估后,采用血管介入加消融方案,既控制了肿瘤,又保留了生活质量。从她的经历可以看出,介入治疗对部分高龄或有基础疾病人群特别有益。
小tip💡:“创伤小”≠“无风险”。术前一定完善检查,配合医生评估。
05 哪些人适合尝试介入治疗?
- 1. 早期发现、直径不大的局部肿瘤:比如肝脏、肾脏或肺部小结节,有些可以直接消融或局部干预。
- 2. 不能耐受大手术的患者: 年龄偏大,有慢性疾病(比如严重心脏或肺部疾病),传统手术风险较高时。
- 3. 手术切除困难、转移受限的病灶:如局部复发但其他部位病情可控。
有位73岁的患者,之前因为心肺问题不能做大刀手术,医生推荐尝试局部介入消融,后续病灶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自理能力未受影响。
不过,肿瘤已广泛转移、或疾病特别进展迅速时,单独做介入治疗帮助有限,需由多学科会诊确定方案。
06 技术未来会如何发展?
现在,介入治疗已经和手术、药物、放疗并列为肿瘤治疗的“四大支柱”之一。未来会有哪些变化?
- 1. AI智能导航:实时定位肿瘤,提高手术精度,让治疗更安全🌐。
- 2. 个体化精准治疗:越来越多案例证明,为每位患者“定制”方案,效果更好。
- 3. 多学科一体化:介入、影像、外科等协作,方案更加全面。
研究显示,随着患者筛查越来越规范,及早发现、早期介入将让更多人受益(De Baere et al., 2022)。
07 如何平时照顾身体,减少患肿瘤风险?
健康tips: 日常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和定期体检,是降低肿瘤风险的好方法。
另外,坚持适度锻炼、保持良好心情和作息,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有慢性病史、家族肿瘤史或出现新发不适,建议在专业医院做肿瘤筛查(如B超、CT、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一般一年检查一次较为合适。
如有慢性病史、家族肿瘤史或出现新发不适,建议在专业医院做肿瘤筛查(如B超、CT、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一般一年检查一次较为合适。
友情提示: 健康饮食和定期检查可以帮我们提早发现风险,但并不等于绝对不会得病,坚持做好每一步最重要。🌱
细看下来,肿瘤介入治疗不是“万能钥匙”,却为不少患者开辟了新希望。遇到类似问题时,早点请专业团队帮忙评估方案,可能比单靠传统观念来得更安心。这个领域还在不断进步,每一步创新也许都是一次温和的“逆转”。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 De Baere, T., Goldberg, S. N., Dupuy, D. E., et al. (2022). "Radiofrequency and Microwave Ablation of Liver, Kidney, and Lung Tumors: An Interventional Oncology Update." The Lancet Oncology, 23(3), 298-310.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1)00697-0
- Maleux G, et al. (2021).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changing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21st century." Cancer Imaging, 21(1), 12. https://doi.org/10.1186/s40644-021-00417-9
- Georgiades, C. S., Hong, K., et al. (2017). "Chem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inciples, outcomes, and recent advances." Journal of Hepatology, 66(4): 948-961. https://doi.org/10.1016/j.jhep.2016.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