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急救:从现场到医院的紧急护理指南
01 什么是创伤骨科?
生活里,偶尔听说有人滑倒、车祸或者运动时摔伤了,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都属于创伤骨科的范畴。简单来说,创伤骨科主要处理由于外力导致的骨骼或关节损伤,比如骨折、脱位等。与慢性病不同,创伤多发于猝不及防的时刻,而且抢救速度对结果影响很大。
🦴 骨科创伤并不是单一的骨折,常常伴随韧带、肌肉和神经的受累,甚至危及生命。处理好这些伤情,能大大减少后遗症和疼痛。
🦴 骨科创伤并不是单一的骨折,常常伴随韧带、肌肉和神经的受累,甚至危及生命。处理好这些伤情,能大大减少后遗症和疼痛。
TIPS:创伤骨科的处理以“快、准、稳”为原则,第一时间控制局部损伤,随后尽快转运和治疗。
02 常见创伤:怎么分辨和应对?
创伤类型 | 典型表现 | 应对举措 | 案例简述 |
---|---|---|---|
骨折 | 部位肿胀、不能动弹、局部畸形 | 保持原位、临时固定、避免用力 | 55岁男性,下楼梯摔倒,脚裸肿胀变形 |
脱位 | 关节处明显“错位”、局部疼痛 | 固定受伤部位、不强行复位 | 14岁女孩打篮球摔倒,手肘形状异常 |
开放伤/出血 | 皮肤破损、出血不止 | 用干净物品压迫止血、包扎 | 30岁男性骑车摔倒,膝盖有明显创口 |
遇到上述情形时,家人和路人千万不要急于活动损伤区域,先观察伤情再采取固定措施。比如,用纸板、毛巾等临时夹板绑住伤肢,直到专业救援到场。这一步大大减轻疼痛,也利于安全搬运。
03 现场急救的3个关键流程
- 快速评估:观察患者清醒否,呼吸、出血、皮肤颜色是否正常。严重创伤(如出血量多、反复意识不清),一定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
- 止血与固定:遇到流血时,先用清洁干布或纱布压迫伤口,避免感染。如果疑似骨折,用身边的木板或厚杂志包裹固定,并用绳带(或毛巾带)轻柔绑缚。这里不建议用力牵拉或原地拼接骨头。
- 维持呼吸道通畅:少见但危险的是面部颈部创伤或舌后坠导致呼吸受阻,可让伤者侧卧,头部轻转一侧,降低呕吐窒息风险。
小提示:现有研究表明,现场固定可降低骨折后并发症发生率近50%(参考:Kumar V., et al., Injury, 2020)。
04 搬运中的注意事项
- 动不得则别勉强,怀疑脊柱或颈部损伤(如遇重型车祸、高空坠落)时,能不动则不动,等专业人员到来。
- 固定优先,无论手臂还是腿部损伤,先包裹好伤区后,再搬动。如果实在需要移动身体,可用门板、担架垫在身体下,小心协作,每次至少2-3人一同操作,头部由一人固定,身体同步转动,避免扭动伤处(见下表)。
- 安全就近原则,不宜急于赶路,特殊情况下可先转到就近安全地带,等待救护车,不要强行上车或背运。
操作环节 | 推荐人数 | 注意细节 |
---|---|---|
翻身搬运 | 3人以上 | 头部固定,身体与头保持一线 |
抬上担架 | 2-4人 | 脚头协调,平稳同步 |
05 医院里的急救环节揭秘
到达急诊后,医生首先评估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出血、大面积骨盆或脊柱损伤,并迅速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多数医院配有"绿色通道",抢救优先急重伤者。
医护合作方式分明:急诊医师争分夺秒完成初步查体,骨科团队介入负责损伤处理,麻醉及影像团队分别负责镇痛、影像诊断。这个分工模式,能明显提升创伤患者的救治速度和成功率 —— 有数据显示,团队协作可将创伤致死率降低至原有的一半(Gabbe, B.J. et al., The Lancet, 2017)。
医护合作方式分明:急诊医师争分夺秒完成初步查体,骨科团队介入负责损伤处理,麻醉及影像团队分别负责镇痛、影像诊断。这个分工模式,能明显提升创伤患者的救治速度和成功率 —— 有数据显示,团队协作可将创伤致死率降低至原有的一半(Gabbe, B.J. et al., The Lancet, 2017)。
友情提示🌟:遇到伤情,主动告知医护受伤经过,有助于判断伤情和用药安全,争取最佳救治时间。
06 创伤骨科康复与心理照顾
骨折或关节脱位术后,康复并不是只靠时间。科学运动和饮食管理同等重要。比如做持续性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不少患者容易忽视心理反应——有的人手术后睡不安稳,情绪低落甚至害怕再活动,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短暂反应。
有一位47岁的女士,术后第二周出现焦虑和失眠,经家人支持和专业心理师疏导,大大加快了康复速度。从中可以看出,身体和心理的照料是同等重要的。
有一位47岁的女士,术后第二周出现焦虑和失眠,经家人支持和专业心理师疏导,大大加快了康复速度。从中可以看出,身体和心理的照料是同等重要的。
康复环节 | 建议方案 | 频率/特点 |
---|---|---|
物理训练 | 关节活动指导、肌肉力量训练 | 每日分阶段、量力而行 |
心理支持 | 家人陪伴、专业沟通疏导 | 持续关注,尤其术后前两周 |
骨健康饮食 | 奶制品 —— 补钙助愈合 豆制品 —— 增强蛋白合成 新鲜蔬果 —— 补维C利伤口 | 适量每天摄入,丰富多样为宜 |
建议:任何术后持续性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都不要等待,及时复诊,由专业医生判断后续方向最稳妥。
参考文献(APA格式)
- Kumar, V., et al. (2020). Initial management of major trauma: A practical guide for physicians. Injury, 51(2), 321-333. https://doi.org/10.1016/j.injury.2020.01.012
- Gabbe, B. J., Cameron, P. A., & Finch, C. F. (2017). The impact of trauma system structure on trauma care outcomes. The Lancet, 389(10078), 1014-102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7)31261-6
- Sadatsafavi, M., et al. (2013). The effectiveness of multi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in the acute phase of traumatic fracture care.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94(3), 474-483. https://doi.org/10.1016/j.apmr.201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