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波涛:探秘双相障碍的症状与表现
01 简单来说,双相障碍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偶尔情绪波动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事,但对部分人来说,这种波动就像坐过山车。从一早的兴致勃勃到傍晚的心情低落,极端的变化让自己和身边人都觉得难以理解。双相障碍,正是这样一种以两极情绪为特点的精神问题。医学界(Goodwin & Jamison, 2007)将其界定为: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也有抑郁发作的疾病。
其实,双相障碍并不罕见。据调查,全球约有1%~3%的人可能会受到它的影响(Merikangas et al., 2011)。早在19世纪,医生就注意到一些病人的情绪会时高时低,后来才逐渐明白这是需要长期管理的状况。简单来说,双相障碍不是偶尔的心情变化,而是情绪的极度起伏,可能影响学习、工作和家庭。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病和单纯的抑郁或焦虑症完全不同,核心问题在于情绪的“两极化”波动。
💡 别忽视长期反复的情绪高涨或低落,这可能不仅仅是“多愁善感”或者“太兴奋”。
02 情绪的高潮:躁狂与轻躁狂会有哪些具体表现?
- 1. 情绪异常高涨:有位28岁的男性,在一周内突然开始滔滔不绝讲述自己的“伟大计划”,夜里仅睡两小时却依然精力旺盛,自信心爆棚。这类体验,如果时间短过一周且影响轻微,可能就是“轻躁狂”;若持续明显影响了人际关系或工作,往往发展为“躁狂发作”。
- 2. 行为变得冲动:有的人在轻躁狂时频繁购物、大量投资或者突然辞职,有时自己都觉得行动有点“失控”。如果这种冲动行为导致了经济、感情严重后果,通常属于躁狂期的特征。
- 3. 思路活跃到难以跟上:一些患者在轻躁狂时,脑子里想法一个接一个,讲起话来跳跃很快,别人很难插话,自己也容易分心。这时,注意力变得短暂,常常“想到哪说到哪”。
📝 轻微的热情高涨不等于“效率提升”,如果让你无法收敛或者带来麻烦,就需要关注了。
轻躁狂 | 躁狂 |
---|---|
高兴、精力多、略感冲动,但生活还算正常 | 情绪爆棚、行为失控,工作和生活出现大麻烦 |
03 情绪的低谷:抑郁发作里会出现什么问题?
相比躁狂期的高涨,抑郁期则让人陷入反面。比如一位45岁的女士,之前还是个活力十足的人,突然变得无精打采,好几天不想说话、也不愿见人。早晨醒来后常常提不起劲,连日常最基础的事情都觉得很困难。
常见困扰 | 具体表现 |
---|---|
情绪明显低落 | 持续悲伤,对平时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无力与困倦 | 哪怕休息了很久,总觉得累 |
自责与无助 | 频繁怀疑自己、觉得前途渺茫 |
🌧️ 持续好几天的情绪低落和极度疲惫,别当成单纯的“作息问题”。
轻度时,这些表现可能偶尔出现;严重时,往往影响到工作、家庭,甚至引发自伤想法。
04 如何确诊:识别与诊断需要靠哪些方式?
实际上,双相障碍的确诊并不简单,仅凭自己感觉容易误判。医生通常会综合评估,包括详细的谈话、量表问卷,以及分析症状持续时间和变化特点。
- 1. 临床评估:医生会了解病人近期情绪、睡眠、行为等变化,问及家族史和生活影响。
- 2. 症状日记:建议疑似患者记录每天的情绪和行为,这样有助于发现周期性变化。
- 3. 标准评判:世界卫生组织ICD-11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5(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对“双相I型”“双相II型”等都有明确划分。
🔍 反复高涨和低落的周期,要及时记录并请专业人员判断,别独自承受。
常用诊断方法 | 适用情况 |
---|---|
心理量表(如MDQ量表) | 初步筛查,发现疑似人群 |
精神科面谈 | 个别判断、深入评估 |
排除其他疾病 | 有助于区别其他情绪问题(如单纯抑郁症) |
05 可以怎么管理和治疗双相障碍?
- 药物治疗:情绪稳定剂(如锂盐/丙戊酸盐)是管理双相障碍的“基石”(Geddes & Miklowitz, 2013);有时医生也会结合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物,但方案因人而异。
-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家庭干预有实用价值。它们帮助患者学会识别早期症状和改善沟通,减少复发(Miklowitz, 2008)。
- 规律生活:作息时间整齐、规律进餐、保持适量运动,能帮助身体自我调节,避免极端的情绪波动。
🛠️ 持续规律的治疗和良好生活习惯,是减少复发和控制症状的关键。
管理方法 | 适用时机 |
---|---|
情绪稳定剂 | 长期维持,预防情绪波动 |
短期抗精神病药物 | 躁狂或严重混乱期 |
认知行为疗法 | 情绪缓解后辅助 |
06 生活上可以做哪些调整?
- 记录情绪变化:用笔记本或手机App记录每日心情和行为,有助于提早觉察不正常波动。
- 饮食方面,适当多吃: 如燕麦、坚果和三文鱼,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脑部健康(Grosso et al., 2014)。
食用建议:每周保证2~3次富含健康脂肪的鱼类,早晚补充全谷类主食。 - 定期运动:适量运动能缓解压力,例如每天快走半小时,是帮助情绪平稳的小窍门。
- 亲友沟通:与亲近的人坦诚交流,必要时邀请一起就医。
- 何时要主动就医?如果发现自己连续数周情绪高低极端、难以工作生活,或者有自伤想法,建议及时咨询精神科门诊。
📅 把情绪变化记录下来,配合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就是战胜情绪波澜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 Goodwin, F. K., & Jamison, K. R. (2007). Manic-Depressive Illness: Bipolar Disorders and Recurrent Depression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Geddes, J. R., & Miklowitz, D. J. (2013).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The Lancet, 381(9878), 1672–1682.
- Merikangas, K. R., Jin, R., He, J. P., et al. (2011).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bipolar spectrum disorder in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 initiative.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8(3), 241–251.
- Miklowitz, D. J. (2008). Adjunctive psychotherapy for bipolar disorder: state of the evid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5(11), 1408–1419.
- Grosso, G., Galvano, F., Marventano, S., et al. (2014). Omega-3 fatty acids and depression: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biological mechanisms.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2014, 31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