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重拾希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训练之路

  • 3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重拾希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训练之路封面图
重拾希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训练之路

一个意外改变了生活,但康复也可能改变结局

很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哪怕是在平常某次滑倒、车祸、或是剧烈运动中一次不经意的摔倒,都有可能对脊髓造成伤害。忽然间,像手机没了信号,四肢的动作、感觉都变得迟钝甚至消失——这是一种令人措手不及的难受体验。不过,医学发展如今已经让越来越多脊髓损伤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走入康复训练的路,或许迈出的每一步都不易,但方向很重要。

01 脊髓损伤到底是怎么回事?

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位的主要“信号高速公路”,主要负责传导运动和感觉。它被“脊柱骨”包裹着保护,但剧烈撞击、坠落等外力有时还是会冲破保护,比如在交通事故、跌倒、体育运动中。损伤后,信息传递被阻断,相关部位的动作失灵或感觉丧失。

  • 轻度损伤:可能只是偶尔肌肉无力、感觉麻木
  • 重度损伤:持续性失去对肢体的控制,大小便也受到影响
  • 损伤区域不同,影响范围也不同——颈部损伤影响更广,下腰部损伤则主要影响下肢

一项数据指出,全球每年新增脊髓损伤患者在25-80万之间,青壮年男性比例明显偏高,原因是意外风险更多(Lee et al., 2014)。

案例:王先生,32岁,公司白领,运动时意外跌倒,导致脊髓胸段挫伤,下肢运动能力突然明显下降。
这个例子说明,意外往往不分场合,损伤发生后,早期正确认识和应对很关键。

02 脊髓损伤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说起来,脊髓受伤带来的不仅是日常行动的不便。它常常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连串并发症,比如: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褥疮)、容易因为缺乏运动出现便秘、肺部感染风险增加等。还有不容忽视的是,部分患者在遭受损伤后,情绪波动会很大,甚至出现抑郁或焦虑。

主要影响 具体表现
运动障碍 四肢无力、瘫痪,难以自行翻身或下床
感觉障碍 对冷热、疼痛感知下降或完全丧失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大小便失控、性生活障碍、体温波动
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焦虑、失眠,社交自信心减退
🤍 别忽视这些变化,身心的双重影响同样重要。

03 训练为什么这么重要?

功能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活动能力以及生活的自理能力。脊髓损伤后,肌肉萎缩会很快发生,如果只是长期卧床,康复希望会快速缩小。不过,与其说训练是治疗的一部分,不如说是通向正常生活的桥梁。

  • 维持肌肉力量,防止废用性萎缩
  • 预防关节僵硬,保留基本活动能力
  • 逐步训练神经和肌肉的协作,恢复部分功能
  • 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与褥疮发生

有研究表明,按科学训练方案进行康复,能让超过40%的患者在半年内实现自理能力明显提升(Kirshblum et al., 2021)。

Tips:训练最好在医生、康复师的指导下完成,避免自主过度锻炼带来的二次损伤。

04 怎么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制定训练方案时最先考虑的是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比如,颈部损伤可能影响全身,腰段损伤更多只影响下肢。其次,患者的年龄、体重、既往健康状况也很重要。

患者 损伤状况 个体化训练重点
刘女士,45岁 腰段部分损伤,双腿酸软 重点训练下肢肌肉力量,结合步态辅助器械
肖先生,27岁 颈段完全损伤,四肢瘫痪 重心放在上肢和躯干稳定性训练
  • 医生会先评估损伤,再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训练内容
  • 训练目标一般包括:日常自理、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预防并发症
  • 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护理师等多方协作

05 常见的功能训练方法有哪些?

简单说,主要分为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主动训练指患者主动配合、努力完成动作,比如定时收缩肌肉、尝试坐起、抬手、踢腿等。被动训练则是康复师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关节、拉伸肌肉,即使没有自主动作能力也能防止关节僵硬和萎缩。

训练方法 适用场景
被动关节活动 失去主动功能时的早期康复,防止关节挛缩
主动抗阻训练 功能部分保留时,用弹力带等工具训练肌肉
平衡协调训练 恢复坐起、站立、维持身体平衡
步态训练 下肢功能恢复到一定阶段后,结合助行器练习行走
💡 小结:每种方法的选择都需要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

06 辅助设备如何提升康复效率?

随着科技进步,各种康复辅助装备越来越多。例如步态训练器、悬吊行走系统,能够让患者在安全的保护下尝试听从下肢发力。日常生活中,合适的轮椅、高低可调的床、专用移乘板也能极大便利生活。

  • 步态训练器:帮助初学者熟悉正常步态模式,防止摔倒
  • 智能轮椅:有些不仅能调节姿势,还能远程操作,减轻照护压力
  • 移乘板:方便转移,减少二次损伤
🦾 提个醒:选择设备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家庭环境咨询专业人员,让设备成为康复路上的可靠帮手。

07 心理支持和家人陪伴不能少

很多人刚得知自己脊髓损伤时,难免会感到灰心,甚至出现消极的情绪,这其实很常见。研究者普遍发现,良好的心理支持可以大大提高康复的积极性。家人、朋友、社区支持都很重要,常有人在重拾生活信心时,态度发生了正向转变,更多愿意自己参与训练和护理。

❤️ 家庭成员的关心和陪伴,是康复非常重要的动力。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患者处理压力和焦虑。
  • 鼓励患者表达情绪,与康复团队沟通实际困难
  • 参加患者支持小组,交流经验
  • 适当转移注意力,进行力所能及的兴趣活动
🌸 结语:虽然脊髓损伤改变了生活的节奏,但循序渐进的训练、科技辅助和身边人的陪伴,让康复多了更多可能性。面对挑战,也许慢慢前行,但方向对了,就已经是积极的一步。

参考文献(APA格式)

  • Lee, B. B., Cripps, R. A., Fitzharris, M., & Wing, P. (2014). The global map for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epidemiology: update 2011, global incidence rate. Spinal Cord, 52(2), 110–116. https://doi.org/10.1038/sc.2012.158
  • Kirshblum, S.C., Burns, S.P., Biering-Sørensen, F., et al. (2021).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ISNCSCI): revised 2021. Journal of Spinal Cord Medicine, 44(5), 693-703. https://doi.org/10.1080/10790268.2021.1916109
  • Anderson, K.J. (2004). Targeting recovery: priorities of the spinal cord-injured population. Journal of Neurotrauma, 21(10), 1371-1383. https://doi.org/10.1089/neu.2004.21.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