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椎体成形术:重塑脊柱健康的新希望

  • 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椎体成形术:重塑脊柱健康的新希望封面图

椎体成形术:重塑脊柱健康的新希望

坐在办公室一天,腰背隐隐作痛,晚上回家只想平躺休息。脊柱这个“主梁”,其实挺容易受累。听诊的间隙,有人半开玩笑问我:“医生,要是骨头碎了,难道只能一直疼下去?”其实,医学进步已经给了我们不错的选择,椎体成形术正是这样一个新工具,用来应对那些因为骨折、骨质疏松带来的麻烦,让不少人重新恢复了轻松自在的生活。

01 什么是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说起来就是脊柱微创手术的一种。它的基本做法是在X线或者CT导航下,将一根细针插入椎骨体里,然后注入一种叫骨水泥的材料,填充和固定骨折部位。这样一来,受损的椎骨就可以被“加固”,病人也能更快地缓解疼痛。这项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被广泛应用,尤其适合因为骨质疏松或转移瘤引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Kallmes et al., 2009)。旧时只能卧床,现在用上这项技术后,很多老人甚至术后当天就能下地活动,生活质量提升明显。

02 椎体成形术的工作原理

操作流程
  • 定位:医生根据影像导航确定穿刺点。
  • 穿刺:用细针将通道建立到病变椎体中心。
  • 灌注:注入特制的骨水泥,迅速填充并固定椎体。
  • 收尾:骨水泥几分钟内硬化,手术基本完成。

其实可以把这项手术想象成建筑修补的“加固工程”——原本塌陷、脆弱的椎体,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有效止痛的原理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骨水泥凝固时会产生热量,暂时性地“封住”了一些疼痛的神经末梢;另一方面,物理加固让椎体稳定下来,小动作也不再带来钻心的不适。实际效果上,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疼痛就大大减轻(Clark et al., 2016),活动范围也比手术前大了不少。

步骤 关键点
手术定位 术前和术中影像导航保障精度
穿刺灌注 骨水泥用量合适,避免渗漏周围组织
即时效果 疼痛缓解快,术后恢复时间短

03 哪些疾病适合椎体成形术?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和年龄增长及绝经密切相关,常发生在老年女性。有位70岁的女性,因为摔倒后反复背部疼痛难忍,经影像检查提示椎体压缩骨折,通过椎体成形术,术后2天已恢复正常走路。
  • 肿瘤引起的椎体病变
    肿瘤转移至脊柱容易破坏骨质,导致骨折。部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减轻局部疼痛,为随后的治疗赢得时间。
  • 外伤性椎体压缩
    虽以中老年多见,年轻人遇到事故、运动伤也可能发生。一位35岁男性在攀岩时跌落致椎体受损,行椎体成形术后腰痛迅速缓解,避免了长期卧床。
  • 局部不稳定疼痛
    需要医生严格判断,不是所有带疼痛的椎体都适合手术。若疼痛持续且影像学有明确压缩,成形术可作为无创或替代传统开放手术的选择之一。
💡 小贴士: 并非所有背痛都需要做椎体成形,持续剧烈疼痛并有影像证据的压缩骨折,才是适应症。

04 椎体成形术的优势与局限

主要优势

  • 微创、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 起效快,疼痛缓解效率高
  • 恢复速度快,术后可早下床活动

常见局限或风险

  • 骨水泥渗漏,刺激周围神经组织(发生率3-10%)
  • 偶有血压暂时升高,需要动态监测
  • 极少数患者新发邻近椎体骨折,小概率发生

据文献报道,每100例接受椎体成形术的患者中,超过80人表示在术后明显减轻疼痛并提升生活自理能力(Klazen et al., 2010)。不过,也有少数人会出现骨水泥渗漏,因此手术需在经验丰富的医生监控下完成。

🔍 提醒: 椎体成形术虽好,但也要权衡利弊,并非所有椎体损伤都适用。具体是否适合手术,需要影像学、症状和医生评估多方结合。

05 术后康复与生活注意事项

内容 建议
术后活动 多安排散步,避免剧烈弯腰、提重物,逐步恢复日常工作
饮食营养 高钙奶制品(补钙)、深绿色蔬菜(提供维生素K,助骨骼健康)、适当蛋白质(修复组织)
体重管理 保持合适体重,减少脊柱负担,有助预防再次骨折
定期复查 每半年接受一次影像学检查,关注骨密度变化
✨ 小建议: 可以尝试做些轻柔的拉伸运动,例如靠墙慢慢下蹲或椅上轻举哑铃,帮助肌肉力量恢复,但要先征询专业医生意见。

06 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目前,椎体成形术正向着更安全、更精准、材料更好的方向不断迭代。一些科研团队正在尝试新型生物材料,既加固又能促进新骨生长,还减少排异反应。此外,智能化导航和机器人辅助手术,也让操作风险大大降低(He et al., 2020)。未来,术后无痕、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有望成为常态。

对于脆弱骨骼人群,定期骨密度筛查和及早干预还是预防“脊柱小故障”的关键一步。新疗法不断出现,如何精准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考量每个人具体情况,是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不过,椎体成形术这种“修补工程”,为不少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这一点已经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

参考文献

  1. Kallmes, D. F., Comstock, B. A., Heagerty, P. J., et al. (2009). A randomized trial of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spinal fractur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1(6), 569-579.
  2. Clark, W., Bird, P., Gonski, P., et al. (2016). Safety and efficacy of vertebroplasty for acute painful osteoporotic fractures (VAPOUR):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388(10052), 1408-1416.
  3. Klazen, C. A., Lohle, P. N. M., de Vries, J., et al. (2010). Vertebroplasty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acut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Vertos II):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trial. Lancet, 376(9746), 1085-1092.
  4. He, S., Chen, S., Xu, W., et al. (2020). Application of robot-assisted technology i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Orthopaedic Surgery, 12(6), 1842-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