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解密生命的密码:NGS测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 5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解密生命的密码:NGS测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封面图

解密生命的密码:NGS测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01  NGS测序技术是什么? 🧬

还记得小时候用拼图拼出整个画面的乐趣吗?其实,破解我们的基因密码也是冷静耐心地拼接与解码。NGS(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下一代测序技术)就是一套自动化拼图的高手,它已经取代了“单线程”旧方法,让科学家一次性读出体内几乎所有基因信息。

回到2000年前后,人类基因组刚刚被测出时,那场全球协作的测序工程耗时十余年、花掉上亿美元。现在,NGS登场后,像测定整个基因组这样的操作已可以几天内完成,而且花费低多了。
简单来说,NGS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读码器”,它可以详细地“阅读”我们的基因信息。这项技术让生命科学进入了快车道,为疾病诊断、遗传研究等领域打开了全新局面。

02  NGS怎么“读”我们的基因?🔍

NGS的测序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样本准备:把DNA或RNA提取出来,再把它剪成小段,然后加上特定标签方便追踪。
  • 文库构建:把这些带标签的小片段集中起来,做成标准化的“文库”,方便机器识别。
  • 高通量测序:样本进入特制仪器,仪器能同步读取成千上万个代码片段,就像自动扫描每份拼图的图案。
  • 数据分析:机器读出来的是大量的“片段信息”,需要用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来重新排列和比对,最终拼成完整结果。
Tips:一个普通人的基因组约有30亿个碱基对,NGS能用超高并行速度,一遍遍“扫描”所有片段,很快得到全基因信息。
比如,一位42岁的男性因不明原因持续低热,用NGS分析血样后,发现了隐藏的病毒基因。这个例子提醒我们,NGS已被临床用于快速寻找疑难病例的致病因素。

03  NGS有什么特别的优点?🌟

跟上一代测序技术相比,NGS的优势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对比点 传统测序(Sanger) NGS测序
信息量 每次只能测序一条片段 成千上万个片段同时测
耗时 往往需要数天到数周 几小时到几天就拿到结果
检测成本 成本高,不能大规模应用 成本急剧下降,适合大规模检测
检测范围 只能检测预设目标区 能覆盖全基因组或所有基因
准确率 高,但易漏检少见变异 高,且能细致发现多样变异
说起来,NGS的能力就像一位能同时观察整个图书馆的“超级图书管理员”,不漏掉任何一本“书”。

04  NGS的医学用途有哪些?🏥

NGS不是只属于实验室和科学家,它正悄悄来到实际医疗场景。近几年,这项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这些方面尤为亮眼:
  • 1. 基因组学与遗传研究:NGS帮助科学家一次性获取大量基因信息,推动了人类基因组和微生物组研究。例如,研究罕见遗传病的发病机制,能在患者身上发现以前难以捕捉的基因突变。
  • 2. 癌症基因检测: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很多环节都与基因变化有关。NGS能迅速检测癌症相关基因的异常,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数据显示,肺癌和乳腺癌患者的靶向用药选择率因为NGS大幅提高[1]
  • 3. 遗传病诊断:在不明原因的儿童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中,NGS已经成为寻找“罪魁祸首”的利器。
  • 4. 传染病检测:有些感染症状不典型,抗生素效果不佳时,NGS有望找出“隐形敌人”。
  • 5. 产前与新生儿筛查:NGS已经应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和新生儿罕见病检测。
有一位5岁的女童因不明原因反复感染、体重增长缓慢,经NGS检测,结果发现遗传性免疫缺陷。这个故事说明,早一步使用NGS可以减少孩子的误诊和反复治疗。

05  NGS的未来会走向哪里?🚀

NGS技术的发展仍在加速,展望未来,几个方向特别受到关注:
  1. 1. 个性化医疗:通过全面分析个人基因信息,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用药和管理方案,已越来越接近日常医疗。
  2. 2. 早期疾病预警:科学家不断探索利用NGS特点,开展癌症早筛、慢性病风险预测等。例如,肿瘤DNA在血液中的微量片段,未来有可能通过“液体活检”模式,实现更早发现癌症[2]
  3. 3. 技术更快更普及:设备升级和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将让基因测序更快、数据更好解读,大众化指日可待。
  4. 4. 长读长测序和实时测序:新一代测序仪已能直接“读”出超长DNA片段,有望帮助解决一些复杂遗传难题。
小提示:目前,全球已有上千万份个人基因组被测序,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的管理正因此发生变革。

06  NGS面临哪些挑战与伦理问题?🤔

技术带来的进步总是伴随着问题。有几点在NGS推广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
  1. 1. 数据隐私与安全:基因信息属于最敏感的个人隐私,需要严密保护。数据泄漏可能引发隐私侵犯和歧视风险。
  2. 2. 结果解读复杂性:NGS数据庞大,很多变异目前医学尚无法完全解读,可能导致“未明变异”的焦虑。有研究显示,仅在癌症基因测序中,大约10-20%的结果需要专家团队进一步解释[3]
  3. 3. 伦理与知情同意:在收集和使用基因数据之前,参与者需要充分了解风险和用途。部分地区就此出台了严格的法律监管。
  4. 4. 医疗可及性:虽然NGS成本已下降,但在部分落后地区患者依旧难以获取相应检测和解读服务。
说到底,科学进步不仅仅是工具的提升,更是社会治理和人文道德的同步成长。

07  如何正确“用对”NGS?📝

基因测序带来的“未来医疗”,让人既期待又迷茫。很多朋友提到:“我到底用不用做一个全基因测序?”
  • 有家族遗传病史、罕见病倾向的人群:考虑和临床医生沟通,是否需要开展相关基因检测。
  • 已经确诊为肿瘤、难治性疾病的患者:目前部分医院已经能常规使用NGS筛查用药靶点,建议就医时主动询问。
  • 健康人群:如果对个人或家族风险特别关心,可以选择有正规医疗资质、专业解读能力的平台检测,避免被网络“自测”误导。
友情提醒:基因不是命运的全部。日常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都是和NGS一样“守护健康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 Frampton, G. M., Fichtenholtz, A., Otto, G. A., et al. (2013).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linical cancer genomic profiling test based on massively parallel DNA sequencing. Nature Biotechnology, 31(11), 1023-1031. https://doi.org/10.1038/nbt.2696
  2. Wan, J. C. M., Massie, C., Garcia-Corbacho, J., et al. (2017). Liquid biopsies come of age: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circulating tumour DNA. Nature Reviews Cancer, 17(4), 223-238. https://doi.org/10.1038/nrc.2017.7
  3. Popejoy, A. B., & Fullerton, S. M. (2016). Genomics is failing on diversity. Nature, 538(7624), 161-164. https://doi.org/10.1038/53816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