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探索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法与新希望

  • 8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探索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法与新希望封面图
探索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法与新希望

01 初识病毒性肝炎: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

说起肝炎,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住院、打针,或者觉得它离自己很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罕见。有时候,晚饭过后在小区散步,邻居阿姨可能会提及体检时查出肝功能异常,也有年轻人在献血时因为病毒性肝炎未通过筛查。这些案例其实都指向同一个健康隐患: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指由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肝脏本来像个勤勤恳恳的“工厂”,一旦受损,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解毒功能都会受到影响(Fan et al., 2022)。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干预,轻则影响生活,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别忽视,这种健康风险其实就在身边。

02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肝炎各有不同

甲型肝炎
  • 多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传播。
  • 在孩子中更常见,多数以自限性疾病表现,预后较好。
  • 25岁的李先生,旅行途中因饮用不洁自来水感染甲肝,出现乏力和食欲减退,休息和口服药物后康复。
乙型肝炎
  •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 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慢性乙肝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丙型肝炎
  • 多见于输血、静脉吸毒、医疗操作不规范等情况。
  • 起病隐匿,容易拖成慢性。
  • 48岁的吴女士因多年前输血感染丙肝,经过抗病毒治疗,病情好转。这启发我们,定期体检很有必要。
丁型肝炎
  • 必须在感染乙肝的基础上发生,易加重肝脏损害。
戊型肝炎
  • 多通过污染水源传播,孕妇得了以后风险很高。
TIPS:不同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同,并非所有肝炎都靠血液传播,也不是每一种都会导致严重后果。了解家中老幼、朋友的具体风险,更有针对性地管理健康。

03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与诊断方法

早期信号
  • 轻微疲劳、偶尔没有胃口。
  • 有时眼白微微发黄,但容易被普通疲劳或感冒症状误解。
明显警示
  • 持续乏力、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腹痛、深色尿液。
  • 有时还会有呕吐、关节疼痛等表现。
  • 33岁的孙先生在数周明显黄疸后就诊,才发现慢性乙肝转变为急性发作。这个例子说明别小看长期轻微不适。
检查方式 简介 作用
血液化验 检测肝功能、病毒指标 发现感染及损害程度
B超/CT 观察肝脏结构 评估是否有肝硬化、肿瘤
病毒学检测 分型和测定病毒载量 指导用药并监测疗效
别忽视长期疲劳、无力,不明原因发黄或突发食欲减退,这些都是需要及时就医排查的信号。

04 这些原因,让病毒性肝炎更容易发生

  1. 不良卫生环境:甲型、戊型肝炎容易在饮水和食品卫生差的地区爆发(Jacobsen, 2020)。农村或灾区饮用井水风险较高。
  2. 医疗操作风险:未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输血是乙型、丙型肝炎的常见传播途径。
  3.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在怀孕和分娩时通过母亲传给孩子。
  4. 生活方式影响:与多性伴侣、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会增加感染风险(Terrault et al., 2018)。
  5. 遗传和免疫差异:部分人因遗传原因或免疫力较弱更难清除病毒。
2022年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死于肝炎相关并发症,大部分和慢性乙型、丙型肝炎进展至肝硬化有关(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数据说明病毒性肝炎的风险不能掉以轻心,但多数途径都可以通过改善条件或早期发现加以控制。

05 传统治疗方法:控制病毒,修复肝脏 🩺

乙型肝炎
  • 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损伤(Terrault et al., 2018)。
  • 部分患者可能选择干扰素治疗,但副作用较大,需个体化。
丙型肝炎
  • 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让多数慢性丙肝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希望。
甲、戊型肝炎
  • 多建议休息、支持治疗,重症需住院管理。
TIPS: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类型和个体健康状况选择。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建议长期随访,定期检查血液指标和肝脏影像变化。

06 治疗新希望:创新药物与前沿研究

  1. 基因疗法:科学家正尝试使用CRISPR技术,通过编辑基因或抑制病毒遗传信息,阻止肝炎病毒在体内增殖(Xie et al., 2023)。
  2. 疫苗研发:除了已广泛应用的乙肝疫苗,针对戊型肝炎的新型疫苗也在中国等地推广,有望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Zhu et al., 2010)。
  3. 免疫调节新药:小分子抑制剂、免疫调控药物正在试验,可以帮助难治性肝炎患者提升免疫清除能力。
新兴技术 预期作用 适用人群
CRISPR基因编辑 根本性阻断病毒繁殖 难治性慢性肝炎患者
新型疫苗 预防感染,安全有效 易感未感染群体
免疫调节新药 激活体内免疫清除 常规用药无效者
技术进步还在不断推进,许多新药和疫苗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跟进医生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是获得创新治疗的关键。

07 预防和健康管理:主动一点,肝脏更健康 💡

疫苗接种
  • 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已在我国常规接种,有孩子的家庭建议按规定完成全程注射。
饮食有选择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西兰花 丰富的维生素、抗氧化,有助肝细胞修复 每周2-3次清炒
鸡蛋 蛋白质供给肝细胞修复所需 每天1-2个(不油炸)
燕麦 增加膳食纤维,促进肝脏代谢 早餐替换精米面食
猕猴桃 补充维C,提升免疫力 日常适量
健康生活方式
  • 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及时清洗手部。
  • 外出饮食选择卫生环境可靠的餐厅。
定期检查
年满40岁的朋友,每2年建议做一次肝脏健康检查,包括血液和肝脏影像学评估。如家族中有肝病史,建议提前检查并和医生沟通最佳方案。
遇到不明原因的高热、黄疸、持续疲倦别拖延,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一步排查和随访。
和朋友分享:最近刚给家里老人补种了乙肝疫苗,大家平时聊到防护,其实主动一点,健康风险能降很多。有时候多问一句、少掉以轻心,肝脏健康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 Fan, R., Xu, Y., Wang, C., Song, X., & Yu, X. (2022).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Liver Diseases in China.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7(1), 26-40.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1)00237-8
  • Jacobsen, K. H. (2020).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A virus infection: Incidence and burden. 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33(2), 64–71. https://doi.org/10.1097/QCO.0000000000000635
  • Terrault, N. A., Lok, A. S. F., McMahon, B. J., Chang, K. M., Hwang, J. P., Jonas, M. M., & Brown, R. S. (2018).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8 Hepatitis B Guidance. Hepatology, 67(4), 1560-1599. https://doi.org/10.1002/hep.29886
  • Xie, Y., Kaestner, K. H., & Friedman, S. L. (2023). CRISPR and gene editing therapies for liver disease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3), 178–192. https://doi.org/10.1038/s41575-022-00690-z
  • Zhu, F. C., Zhang, J., Zhang, X. F., Zhou, C., Wang, Z. Z., Huang, S. J., ... & Li, S. W. (2010).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recombinant hepatitis E vaccine in healthy adults: a large-scal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376(9744), 895-90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0)61030-6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Global progress report on HIV, viral hepatiti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23: monitoring report. Geneva: 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