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与门脉高压:一场沉默的肝脏危机
01 肝硬化是什么?
平时说起肝脏,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解毒工厂”。然而,肝脏如果多次或长期受伤,会慢慢出现硬结和纤维组织增多,这就是医生常提到的“肝硬化”。
简单来讲,肝硬化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肝细胞陆续受损,健康的组织被逐渐替换成不正常的纤维组织,肝脏弹性下降,工作效率也变差。
简单来讲,肝硬化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肝细胞陆续受损,健康的组织被逐渐替换成不正常的纤维组织,肝脏弹性下降,工作效率也变差。
一开始,这一变化几乎察觉不到。但慢慢地,肝功能会一点点减弱。有些人偶尔感觉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更容易把这些当成普通困倦。
小提醒: 肝硬化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如果最近总觉得力不从心,不妨关注下肝脏健康。
02 怎么能发现肝硬化的明显信号?
随着时间推移,肝硬化会有“警示灯”亮起来。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 腹部隆起:有位52岁的男性患者,发现腰带越来越紧,一量体重却没增加,仔细一查才发现是腹部积液。
- 脸色发黄:皮肤、眼白逐渐发黄,不少人以为是熬夜或者缺乏休息。
- 全身浮肿:特别是双脚的小腿、脚踝,长时间坐着后积液更明显。
- 食欲不佳:不喜欢油腻食物、胃口变差,有时还伴随恶心。
注意: 不是所有肝硬化都有黄疸,每个人表现不一样,如发现异常变化,早点检查为上。
03 肝硬化如何发展到门脉高压?
说起来,肝硬化并不会止步不前。随着肝组织纤维化,肝脏的“血液通道”变窄,血液不容易流过肝脏,这时“门静脉压力”会逐步升高。
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就是门静脉血流因为受阻而出现的压力上升。
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就是门静脉血流因为受阻而出现的压力上升。
比方说,一个城市主干道突然被障碍物堵住,车辆只好绕道而行、拥堵加重。肝脏中的血液流动也会因纤维组织的挤压而“涨价”,久而久之,门静脉压力就会明显变高。
门脉压力(成人) | 典型数值 | 人体表现 |
---|---|---|
正常 | 5-10 mmHg | 无明显异常 |
门脉高压 | ≥12 mmHg | 易出现脾大、腹水等 |
研究发现,约70%的肝硬化患者会逐步出现门脉高压。早期常无感觉,进展后才有症状。
04 门脉高压后,会有哪些变化?
门脉高压不是只有一个表现,常见有:
- 腹水:肚子越鼓越大,可能误以为是“发胖”或“肚子胀气”。
- 食管静脉曲张:有时候吃东西不小心呛咳、咽下困难。如果血管破裂,还会呕血、黑便。临床遇到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因呕血紧急就医,才发现静脉高压所致。
- 脾肿大:全身乏力,轻触左上腹位置,有时还能摸到脾脏变大。
别忽视: 单凭腹水或乏力等表现,不能完全判断是门脉高压,需要结合进一步检查。
05 门脉高压怎么查出来?
现代医学下,“照一照”“测一测”就能帮大忙。具体说,医生常用这些检查来评估门脉高压和肝脏状况:
- B超或CT:无创方式观察肝脏体积、质地和腹水是否出现,同时了解门静脉直径与血流速度。
- 胃镜检查:查看食管、胃内有无静脉曲张或者破裂状况。这对发现“隐形出血”特别有用。
- 肝功能化验:监测肝酶、胆红素等指标,判断肝脏的具体“工况”。
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有长期肝损伤史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腹部超声能提前发现异常。
06 管理和治疗门脉高压,有哪些选择?
对于已经发生门脉高压的患者,最核心的目标,是控制压力、缓解症状,同时避免严重并发症。具体做法有:
- 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这类降压药,可以减少门静脉压力。
- 腹水管理:针对腹水多的情况,结合限制钠盐摄入和利尿治疗。个别严重时,医疗团队会评估腹腔穿刺放液或分流手术的适应症。
- 内镜下治疗:发现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以进行套扎止血。
- 手术方案:如TIPS(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帮助血流绕开受阻部位,缓解压力。
提示: 治疗手段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还需要肝移植,具体用药务必听从消化专科医生建议。
专家观点:医学界认为,合理控制门脉高压、及时处理腹水和出血,可降低70%以上的急性并发症。
07 饮食和生活上,怎么呵护肝脏?
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的预防,关键在于日常的小细节。下面这些办法,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可能:
推荐食物 | 主要作用 | 简单建议 |
---|---|---|
新鲜蔬菜🥦 | 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帮助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 每天保证2-3种蔬菜换着吃,特别是深绿色的菜 |
适量全谷杂粮🌾 | 提供能量且不额外增加肝脏负担 | 主食可以把一半换成糙米、燕麦、小米 |
新鲜鱼肉🐟 | 优质蛋白质,易消化,有助肝细胞修复 | 每周2-3次鱼肉为宜,烹调不过咸 |
足量饮水🚰 | 预防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 | 成人建议每天1500-2000ml,分多次喝 |
日常饮食以新鲜、少油为主,切忌暴饮暴食,有慢性疾病时更要规律用药和复查。
快速行动建议:
- 40岁以上、有长期饮酒或肝炎史者,建议每2年做一次腹部超声。
- 出现明显腹胀、黄疸或消化道症状,尽快咨询内科医生。
- 确诊肝硬化或门脉高压后,定期根据医生建议复查和调整用药。
其实,肝硬化并不可怕,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平日里多在意身体的小变化,把健康知识落实到行动,每个人都能更安心地守护自己的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