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血液透析:生命之泉的奥秘与应用

  • 18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血液透析:生命之泉的奥秘与应用封面图

血液透析:生命之泉的奥秘与应用

01 血液透析怎么帮忙“净化血液”?

身边如果有慢性肾脏病的亲友,不难听说“透析”这件事。简单来说,血液透析就是借助机器,把体内多余的废物、水分“过滤”出去,帮肾脏减轻负担。就像一张超细密的筛网,这项技术让被“污染”的血液得到彻底清洗,帮助患者维持基本健康。

通常透析时,血液从患者体内流出,通过一根管子进入名叫透析器的小设备。这里有个特殊的半透膜——只让废物和水分溜走,健康的成分则被牢牢留住,之后干净的血再回到患者身体内。整个过程既巧妙又安静,绝大部分患者没有太明显的感觉。

💡 比喻:透析机就像“人体里的净水站”,定时清理杂质,维持身体清爽。

02 哪些情况要用上血液透析?

  1. 慢性肾脏病
    长期肾功能下降,废物不能有效排出。如果患者出现尿量明显减少、脸脚浮肿或持续恶心,就要考虑透析了。
    📌有位52岁的男性患者,因糖尿病导致肾功能逐年下降,近半年出现疲乏、食欲差,通过检查发现肌酐升高,这时医生建议启动血液透析。
  2. 急性肾损伤
    有些人感染、高烧、服药过量后肾功能突然受损,短时间内废物堆积、体液紊乱,透析可以紧急“抢救”危机。
  3. 严重水肿或高钾、高酸中毒
    如果身体水分严重积留、血钾升高导致心律问题、或酸性物质太多,透析能及时“卸货”,避免危险升级。
症状 辅助检查 是否需透析
轻微乏力、偶尔浮肿 血肌酐、尿素氮偏高 暂不需,密切观察
持续恶心、尿量明显减少 高肌酐、心电异常 建议尽快准备透析
👀 盲目坚持到严重症状才透析风险较高,早发现有助于保护剩余肾功能。

03 做血液透析前要准备些什么?

  • 全面医学评估:医生会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检查血压、心脏、贫血和可能的感染,评估有无透析禁忌。
  • 建立“通道”
    • 最常用的是在前臂手术做“动静脉瘘口”(类似专用取血阀门),需提前2-3月安排。
    • 急症时医生会在颈部或股部置入导管。
  • 心理准备
    🧑‍⚕️有位35岁的女性患者,在准备透析期间,心情焦虑,医生通过耐心沟通和心理疏导,帮助她适应了新生活。

简单说,透析并不可怕,专业团队会细心把控各项细节,有疑问时及时和医生沟通,能减轻不安。

📠 透析通道一般不能沾湿、压迫,日常护理十分重要。

04 “洗血”怎么进行?

  1. 连接透析机
    患者坐或躺好,护士用消毒、穿刺方式把血液通道和透析机相连。
  2. 开始透析
    血液在机器内循环经过特殊膜,把体内多余水分和废物“甩”出去。
  3. 监测与调整
    整个透析过程一般持续4小时,护士会每隔一段时间监测血压、脉搏、防止突发状况。
  4. 结束与评价
    医护人员拆除连接后再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患者安全、无并发症才能离开。
环节 操作说明 重点注意
穿刺通道 专人消毒、准确定位 保持无菌,防感染
透析过程 实时观察,调整参数 关注血压变化
结束复位 撤除管路、止血 谨防出血/血肿
⏲️ 整个透析全过程需4小时左右,期间患者可以休息、听音乐、看书来分散注意力。

05 “洗血”过程中可能碰到哪些小麻烦?

  • 低血压
    🙍‍♂️ 63岁的男性患者初次透析时出现头晕,测量发现血压下降。护士让他暂停进液,抬高双腿。几分钟后症状缓解,继续透析未再复发。
    多由水分去除过快或初次不适应引起,适当调整参数可缓解。
  • 肌肉痉挛:透析结束前某些患者小腿突然抽筋,补充少量葡萄糖或调整透析速度,一般可很快缓解。
  • 通路堵塞/出血:透析手臂如发现针眼渗血、肿胀,立即告知医护,防止失血或感染。
  • 轻度恶心、疲劳:身体一时适应不过来,短暂休息、饮食调整后会慢慢改善。
🛑 如出现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情况,需立刻求助医护,防止危及生命。

06 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怎么调整更健康?

做了透析后,生活还能正常吗?其实大部分患者坚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依然可以像常人一样享受家人时光。关键是学会几点小妙招。

日常建议 具体做法
饮食调控 增加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清、鱼肉)、多选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白菜),不过量。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有助补充能量。
健康监测 定期测量体重、血压;每3-6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穿宽松衣服,保持皮肤整洁。
情绪照顾 多与亲友交流,适量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独处。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支持。
👍 有患者分享,每次透析后自己都会静下心来听会儿音乐、写写日记,通过这些方式舒缓心情,生活照样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