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饮食抗肿瘤: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策略与实用建议

  • 7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饮食抗肿瘤: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策略与实用建议封面图

饮食抗肿瘤: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策略

🍽️ 肿瘤治疗为什么要在意饮食?

在医院肿瘤科里,有些患者意识到一顿饭能带来的变化。放疗、化疗之后,身体的感觉会变得格外细腻——比如嗓子干、舌头苦,连最喜欢的饭菜也提不起兴趣。这并不是矫情。治疗本身确实会让身体“消耗库存”,免疫力和恢复力都下滑,营养摄入这时就成了帮身体打气的“好帮手”。

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吃点,吃得有营养就行。但其实,具体怎么吃、什么时候吃,甚至吃不下时怎么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化疗效果和身体恢复速度。合理的饮食方案,能帮不少人缓解副作用(比如恶心、口腔溃疡),某些食材还能帮助免疫系统更积极地“作战”。

🤢 放化疗期间常见的饮食小难题

很多患者发现,治疗期间吃饭不像以前顺畅。这里简单说说病友们常遇到的问题及真实经历:

  • 食欲下降:有位57岁的阿姨,化疗后闻到饭味就反胃,有时一天只吃两口稀饭。
  • 恶心、呕吐:不少人刚做完放疗,刚吃完几口饭就想吐,还可能连水也咽不下。
  • 口腔溃疡、咽喉疼痛:尤其是头颈部放疗后,吃点带点温度或微辣的食物,喉咙都像针扎一样。
  • 腹泻或便秘:一位刚做结直肠癌化疗的65岁叔叔反映,经常因腹泻食欲大减。
  • 味觉或嗅觉变化:一些患者觉得食物没味道,或觉得“口里有金属味”,食物都变得不香了。

这些问题听起来琐碎,有时候却让人“谈吃色变”。持续下去,容易导致体重下降、身体虚弱,甚至影响化疗效果。这些变化,一定别忽视。

🔬 放化疗期间身体对营养的真实需要

其实,化疗和放疗就像在身体里掀起一场“修复大战”。细胞损伤修复、免疫力对抗病变,都需要持续不断地“补给”。这时,饮食就成了营养补充的主力军。

营养成分 主要作用 放化疗期间需求 推荐食物举例
蛋白质 促进组织修复,增强免疫功能 高于普通成年人
建议每公斤体重1.2-1.5克/天
鸡蛋、瘦肉、豆制品、奶制品、鱼类
碳水化合物 主要能量来源 充足但不需过量 米饭、面条、杂粮、土豆
脂肪 辅助热量、细胞修复 适量,以优质脂肪为主 植物油、坚果、深海鱼
维生素 提高免疫力、协助代谢 需繁杂且充足 新鲜蔬菜水果
矿物质 电解质平衡、骨骼健康 注意铁、钙、锌的摄入 瘦肉、乳制品、绿叶菜、贝类
水分 代谢产物排出 多饮,但量不限于水,汤粥也可 温开水、淡汤、粥

这里要说一句: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更不是乱补。每顿饭尽量做到种类多、颜色丰富,有荤有素,对调节身体才最有效。

🥦 适宜食物和“应避”食物一张表讲清

食物类别 适合推荐 应避免
蛋白类 鸡蛋、豆腐、鱼肉、奶制品 腌制肉制品(如腊肠、腊肉)
蔬菜水果 绿叶菜、南瓜、西兰花、苹果 未洗净的生菜、不新鲜水果
主食 糙米、全麦面包、杂粮粥 油炸主食(如油条、水煎包)
饮品 温开水、淡米汤、酸奶 含酒精饮品、浓茶、碳酸饮料
其他 核桃、巴旦木等坚果 高盐腌渍品或发霉食物

比如,做菜时优先用蒸、煮、炖,保留营养又少油烟。还有,熟食优于生冷,尤其在口腔破损时,更要注意食物卫生。

🧡 实用饮食Tips:让进餐变得舒适点

  • 用小碗装饭,每次少量多餐。即使吃的不多,也减少“心理负担”。
  • 尝试色彩鲜亮的菜肴,视觉刺激有时比味道更能勾起吃饭的兴趣。
  • 饭前用淡盐水漱口,有口腔溃疡时可先食用流质。
  • 将主食变为粥、面汤,或加点酱油、奶酪,口感顺滑易入口。
  • 偶尔用少量柠檬片、薄荷叶点缀食物,可以帮助缓解口腔异味。
  • 恶心严重时,不妨试试姜茶或薄荷茶,减少呕吐感。
有患者这样说过:“以前吃饭是享受,现在吃饭成了‘任务’,但真的不能省——不吃,身体真的会垮。”

💬 心理状态如何影响饮食?反过来怎样调心?

说起来,很多做放化疗的患者最怕孤单感和焦虑。有位30岁的年轻患者形容,治疗期间,每次吃饭像“闯关”,一边想着副作用,一边又担心吃多了恶心,久而久之连胃口都关掉了。

研究发现,长期压力和焦虑会减少肠道“幸福激素”的分泌,胃肠道蠕动减慢,连带影响吸收营养。而丰富适口的餐食、家人朋友的陪伴、偶尔的积极心理暗示,都能帮助改善情绪,反过来让胃口变好。
具体做法可以试试:

  • 用餐前深呼吸几分钟,缓解紧张。
  • 和家人、朋友一起进餐,让气氛轻松一点。
  • 记录每天吃下去和感受到的积极变化,持续鼓励自己。
  • 尝试和营养师或心理咨询师定期沟通,如果实在吃不下,及时反馈。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好心态和好胃口是互相促进的,饮食调整其实也是治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