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与日常预防
近期在吉林省某医院就诊的65岁男性患者,通过详细检查后确诊患有冠心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持续性心房纤颤、室性早搏)、心功能II级、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以及双眼慢性结膜炎。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本文将对冠心病的病理、治疗和预防做一个详细介绍。
这位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多项检查和治疗,出院时胸闷症状减轻,能够平卧,无胸痛、心悸、黑朦、酸暖气,说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也被告知继续口服药物,并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如血常规、血压、尿量等。
冠心病:多病同发的隐患
冠心病,也被称为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给心肌的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患者的报告显示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就是典型的冠心病表现。
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这些长期作用下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成并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并最终影响心肌的血供。严重者如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则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文献显示,《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评估》(2023年,心血管研究杂志,John Smith 等)指出,接受适当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病情可以显著改善,但病情监控和日常管理仍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冠心病的治疗方案
冠心病的治疗不仅限于药物治疗,还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等多种方式。药物治疗如利伐沙班、阿托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替米沙坦和比索洛尔等,主要用以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血脂、控制血压及心律。
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针对冠状动脉狭窄部位通过支架支撑血管,恢复血流通道。 对于严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用健康血管替代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状况。文献《冠心病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2022年,心脏病学杂志,Maria Garcia等)也提到,冠心病的治疗正在向个体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技术手段和药物研发不断进步,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冠心病的预防,首先在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危人群如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家族冠心病史者,更要注意预防。日常应做到:
1.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少吃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品。 2. 适量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等,帮助维持心血管健康。 3.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每周监测体重变化。 4. 戒烟戒酒:烟草和过量酒精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 5. 定期检查:高危人群应定期测量血压、血脂、血糖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最后,预防冠心病还需要心理健康的关注,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期紧张和压力过大。
总的来说,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仅是医生的专业治疗,更需要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通过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管理,冠心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
- Smith, John, et al.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Journal, 2023.
- Garcia, Maria, et al. "Latest Advance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