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可能没察觉的细菌性肺炎早期信号
一大早起床总觉得胸口闷,有点懒得张口说话,偶尔咳两声就当是小感冒。其实,细菌性肺炎的开场常常这样温和,叫人难以留意。有些人只是感觉身体有点“重”,嗓子发紧,像换季时稍微感冒那样,甚至不会发烧。有的人只是偶尔咳嗽一下,觉得没什么大事。
这些细微的变化,可能只有某天走两步楼梯突然觉得有点喘时,才会想起来。别把这些小信号当成普通疲倦:特别是年纪稍大的朋友,如果发现最近一周经常这样,建议稍微留心。
TIPS:持续的精神不振,或者身体轻微发冷,也可能是肺部炎症的信号之一。
02 明显症状出现,这时候需要提高警惕
- 高热或反复发烧:不是简单的低烧,而是38.5℃以上,甚至怎么退烧都反复。
- 持续咳嗽咳痰:咳得厉害,痰量增多,颜色有时偏黄偏绿,还可能带点味道。
- 呼吸困难或胸痛:像有块石头压在胸口,深吸气会疼,有些人甚至喘不过气来。
- 全身乏力:走几步路都觉得累,饭量也跟着下降。
有一位48岁的男性患者,平时身体健康,但最近忽然高热,连续三天咳嗽加重,还觉得胸口疼。一到医院就诊,影像检查发现是典型的细菌性肺炎。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出现以上这些症状时不要拖延,早点去医院查查为好。
03 导致细菌性肺炎的原因有哪些?
说起来,引发细菌性肺炎并不是单一的“元凶”。最常见的要数肺炎链球菌,这个细菌在空气中常有机会被吸进肺部;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也很“活跃”,尤其是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
- 熬夜工作、情绪紧张——长期缺乏休息导致身体防御系统变弱
- 年龄偏大,特别是65岁以上——呼吸道自净能力降低
- 慢性基础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身体本身调节下降
- 吸烟喝酒,空气污染——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
有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发生细菌性肺炎的概率要比年轻人高两倍左右。其实,和过马路遇到“红灯”需要停下脚步一样,一些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的小变化也会给细菌钻空子。
04 怎么判断是不是细菌性肺炎?
真正查清楚是不是细菌惹的祸,靠的不仅仅是听症状,关键还得看检查。医生会综合以下信息来判断:
检查方式 | 主要内容 | 简单说明 |
---|---|---|
病史及体格检查 | 了解近期症状与体温、呼吸状态 | 医生摸胸听呼吸杂音,有助初步判断 |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片) | 检测肺部异常阴影 | 出现典型“白斑”多提示炎症 |
痰液/血液检查 | 寻找特定细菌及感染迹象 | 确定是哪类细菌导致感染 |
如果前面的症状持续三天以上,不妨挂个号去医院。初步检查发现问题后,医生一般会根据实际判断需不需要进一步做痰培养或血液相关检测。
05 细菌性肺炎有这些危害,别轻视
有人觉得,这不就是一次呼吸道感染,熬过这阵子就好?但实际上,细菌性肺炎对健康的影响不小。严重时不仅累及整个肺部,还可能影响身体其他器官。
- 肺功能明显下降:呼吸会变得很吃力,甚至出现窒息现象;老年人尤为危险。
- 心脏负担加重:细菌毒素刺激,导致心脏跳得更快。
- 多种并发症出现:包括呼吸衰竭、脓胸、败血症等,重者可危及生命。
06 如何科学应对和治疗?
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办法,和修理损坏机器一样,先要对症下药。最主要的方式依赖抗生素,但不是自己随便买一盒吃。具体治疗要点如下:
治疗期间,如果发现症状没有好转、反而变重,一定要及时和医生反馈,防止病情加重。
07 预防细菌性肺炎的正确做法
最后聊几句,其实细菌性肺炎并不可怕,关键要及早识别症状,规范用药,做好预防。现代医学治疗已经很成熟,多部分病例能顺利康复。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康生活习惯和规律作息,让细菌性肺炎远离我们。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相关症状,也别着急,帮他尽快联系专业医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