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这些症状别忽视,科学应对很简单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就是感染吗?
有时秋冬一到,家里茶杯就被热水和姜片占据了半边天,为什么这些季节流感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其实,上呼吸道感染并不只有我们熟悉的“感冒”,它还包括流感、咽炎、喉炎等等,影响的主要是鼻腔、咽喉和气管这些“呼吸道的交通要道"。
说起来,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幕后黑手”多是各种病毒,比如流感病毒、鼻病毒,也有一部分患者是被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每年冬春是高发季,所以不只是小孩子,成年人也容易被“点名”。不过,两者最主要区别在于:普通感冒多为轻症,恢复快;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症状重、起病急,要格外提高警惕。
02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上呼吸道感染?
很多时候,感冒刚开始的症状其实很容易让人忽略。轻微的鼻塞、偶尔的喉咙痒,是不是常被当作“多喝热水就好”?但如果症状升级,就绝不能掉以轻心——
- 🤧 持续鼻塞、流浓涕:不是偶尔清鼻涕,而是一直塞堵,甚至出现黄绿色分泌物。
- 🔥 持续高热(≥38.5℃):热度一天比一天高,用退烧药短暂退下,没多久又升上去了。
- 😮💨 明显咽痛、吞咽困难:吃饭喝水都疼,全身乏力,或者还伴随嗓音沙哑。
- 😷 呼吸急促、喘息: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剧烈。
有些人群更需格外留神。比如,婴幼儿和老年人,哪怕只是吃饭变少、精神萎靡,也要尽早到医院,很多危重感染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加重的。
03 为什么容易得呼吸道感染?病毒怎么传播的?
天一冷为什么就容易生病?实话说,环境和自身情况都影响了感染风险。病毒传播一般离不开飞沫和手接触。举例来说,办公室里有人咳嗽,如果没有及时开窗通风,空气中小小的飞沫(比如打喷嚏时“飘出”的微小液滴)很快就会附着在门把手、桌面或其他物品上。许多研究发现,一个人摸了含有病毒的表面,再摸鼻子、揉眼睛,就很可能“自投罗网”。
除了传播渠道,个人免疫力同样起着决定性作用。换季、熬夜、营养跟不上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身体自身的防护能力会变弱,病毒就更容易“乘虚而入”。而秋冬干燥低温,也是呼吸道感染频发的“天时”,病毒更容易繁殖生存。中国某省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冬季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数量,是夏天的3倍以上。
04 需要做哪些检查?抽血拍片有必要吗?
一着凉发烧,很多人会心里发慌:我是该验个血,还是直接做个胸片?其实并不是每一例上呼吸道感染都要全面检查,针对症状轻重选择才合理。
检查项目 | 适用情况 | 主要作用 |
---|---|---|
咽拭子病原检测 | 高热不退/症状严重或怀疑流感/新冠 | 明确病毒或细菌类型,便于分清对症治疗 |
血常规 | 高烧/反复不愈/或医生判断感染加重 | 初步判断感染类型(可能是细菌还是病毒) |
X光或CT拍片 | 疑有肺部并发症、剧烈咳喘、呼吸困难时 | 排除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 |
比如,上个月有位38岁的男性患者,高热持续4天伴有剧烈咳嗽,医生为其安排了血常规、咽拭子和胸部CT,最终确定为流感合并肺炎,迅速住院治疗,很快好转。这说明,适时合理的检查能帮助尽早明确病因,避免耽误。
05 抗生素要用吗?有哪些科学治疗方法?
很多朋友一咳嗽就习惯性想买“消炎药”抗生素。但实际上,80%以上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病毒感染(如流感、普通感冒),抗生素根本不起作用。服用抗生素除了对身体无益,还可能带来耐药、过敏等副作用。
- 靠身体自愈为主,对症用药(缓解鼻塞、咽痛、退烧)
- 多休息、多喝水
- 经医生辨别后才考虑抗生素
- 严格遵照用药疗程,不随意停药
还有些朋友会问:“可以同时吃几种退烧药、多种止咳药吗?”答案是不要随便混用,必要时应咨询医生,避免药物叠加增加副作用。
06 感染后如何护理?多久能恢复正常?
病毒感染往往来得快也去得快,大部分普通上呼吸道感染7~10天便能逐步好转。科学的居家护理,能加快身体“修复工厂”的运转,让你更快恢复元气。
- 🌊 充足饮水:有助于稀释分泌物,缓解咽喉不适
- 🛏️ 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别带病坚持工作
- 🥗 均衡饮食:适量新鲜蔬果提供维生素和能量
- 🚿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捂口鼻、定期通风
- 体温正常24小时后(不依赖退烧药)再考虑返岗
- 无剧烈咳嗽、全身症状缓解后
有位3岁小朋友感染后,父母按医生建议悉心照顾,一周后就恢复到能开开心心去幼儿园的状态。这个例子也提醒我们,科学护理和适当的恢复期很关键,别图快急着上班上学,反而容易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