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警惕肺癌!咳嗽低热等信号须重视

  • 4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警惕肺癌!咳嗽低热等信号须重视封面图

每30秒夺走1条命!肺癌的致命信号和科学应对法

01 咳嗽老不好?可能是肺在求救!

“最近总觉得嗓子发痒,动不动就咳两声。”类似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季节变化、感冒后遗症,总让人觉得咳嗽没什么大不了。不过,如果这种轻微的咳嗽一直没有好转,而自己又不是过敏体质,也没有明显嗓子疼、发热等症状,就要留心了——有时,这不只是普通小毛病,可能是肺部出了状况。

早期的肺癌信号其实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咳嗽不是剧烈持续的,而是偶尔和断断续续。有位63岁的女性,最近半年来总是早起时咳几下,本以为是“年龄大上火”,直到偶尔开始带点血丝,才想到就医检查。这说明,长期反复、轻微但不容易自愈的咳嗽,是肺部在偷偷发出“小求救”。

小贴士:如果咳嗽超过3周仍未减轻,且不是流感、过敏等“老毛病”,建议主动到医院看看。

02 身体发出这5个警报,赶紧查肺!

除了咳嗽外,肺癌还会发出一些较明显的“警告信号”。一旦出现以下其中的两三种,最好别再拖延,应及时检查。

  • 🩸咯血:不管多少,只要痰里反复出现血丝,都值得警觉。有位55岁的男性,早晨刷牙时总能吐出一点带血的痰,他本想缓缓看,结果检查时已是中期。
  • 🏃胸闷、气短:本来能活动自如,最近走快点或爬楼就气喘,不伴心慌,但胸部隐隐不适。
  • 🦴胸痛:胸口某一侧反复疼痛,或总觉得有压迫感,尤其是疼痛持续几周以上,总不见好转。
  • 🤒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热:体温常常37.2~38℃之间,吃药也没彻底退烧。
  • 🧑‍⚕️消瘦无力:没有减肥却明显体重变轻、气色差、容易疲倦。
提醒:以上表现,单独出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但联合出现时,尤其是有抽烟或高危暴露史的人,建议立即就医。

03 三大致命诱因,很多人天天在接触

说到肺癌,人们普遍想到吸烟。但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主要风险。除了烟草,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不易察觉的风险源。

致病诱因 致病机制及风险数据
烟草 危害最大,吸烟时产生的化学物质会损伤呼吸道上皮,诱发异常细胞生长。数据显示,有吸烟史的人,患肺癌风险可高达不吸烟者的10倍。
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雾霾、家用烹饪油烟等中的微小颗粒,长期吸入后会破坏肺部自清洁机制,使有害物质易残留、沉积,增加细胞基因突变可能。我国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不达标,与肺癌高发有直接相关。
职业暴露 从事矿山、冶炼、化工、建材等行业特别是长期接触石棉、镍、铬及部分有机溶剂等,会刺激肺部持续慢性炎症,增加罹患风险。医学数据显示,职业暴露者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数据参考: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约80万,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低剂量CT筛查。

04 确诊只需这3步检查,别怕!

很多人一听到查肺癌就紧张,其实现在检查手段已经很成熟,大部分检查过程无痛无创,关键在于别拖延。总体上,确诊肺癌主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 低剂量螺旋CT检查:检测早期病变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原理就是用“低辐射”的X线快速扫描全肺,可以发现细小结节和不易发现的病变。
  2. 影像学辅助(如增强CT、MRI): 进一步判断肿块的性质和位置,辅助医生分析,需要时再结合其它部位扫描,排除转移。
  3. 组织病理活检: 医生通过支气管镜取部分疑似病变组织,显微镜下判断是否为异常细胞。不少人担心这会很疼,其实多数情况下只是轻度不适。
小知识: 现代CT暴露的射线量很低,不必担心辐射问题。定期筛查有助于大大提高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

05 治疗新突破!这些方法能救命

一旦确诊,治疗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期别和个体情况决定。近年来,肺癌治疗取得不少进步,让更多患者拥有了新的生机。

  • 手术: 早期患者首选,切除异常组织后,90%以上的人可以实现有效控制。例:一位47岁的女性在单位查体发现肺部结节,完善手术后半年随访无复发。
  •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分子特征的药物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很多原本不能手术或复发的肺癌患者,通过基因检测选用合适的靶向药后取得了不错疗效。
  • 化疗、放疗: 适合中晚期或不能手术的患者,现代药物副作用较以往显著减轻,配合营养支持能改善生活质量。
  • 免疫治疗: 帮助身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部分患者长期获益,也拓宽了治疗可能性。
提醒: 目前多数早期肺癌可以被有效控制。别等症状严重时再求医,及时诊疗对提高康复率至关重要。

06 记住这4招,让肺癌远离你

日常做好几点,有助于降低肺癌风险。重点是坚持,“防患于未然”其实也很简单。

预防方法 具体建议
丰富蔬果摄入 每天尝试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如西蓝花、柑橘),其中富含抗氧化物,帮助清除身体内多余的自由基。
增强体力锻炼 每周建议累计150分钟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或骑自行车,有利于提升肺部通气功能。
定期专业筛查 40岁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的人,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能尽早发现潜在问题。
改善居家环境 在厨房使用油烟机、打开窗户常通风,减少有害颗粒物滞留,有助于呼吸系统健康。
友情提示: 预防肺癌,真正靠“积累”,重在持之以恒。偶然一次暴露不会立刻出问题,但长期养成健康习惯,总会获得回报。

身边人频繁地咳嗽、气短,其实不一定是小毛病。肺癌并非遥不可及,每年都有人在毫无准备下突然面对这个“考题”。不过,知道哪些信号该警觉、哪些习惯能帮上忙,行动起来,风险总能早一点降下来。把这份知识告诉家人和朋友,也许就是帮谁减少了一次疾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