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脏跳动无忧——认识室性早搏及其预防措施
根据检查报告,患者的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正常、顺钟向转位,但存在室性早搏,V1V2导联可见Q波和P波异常。这意味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存在异常引起的心律不齐。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活动应该是规律且协调的,没有异常的电信号干扰。
患者的报告中存在室性早搏,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在心电图上可以看到提前出现的QRS波,这一波形与正常心脏搏动相比显得过早和异常。值得注意的是,心电图的异常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全面评估,以明确其临床意义。
室性早搏:你需要了解的疾病之一
室性早搏(PVCs)是一种由心室异常电活动引起的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从窦房结开始,规律传导至心室,促使心脏有效收缩。而室性早搏则由心室中的异位中心提前发出的电信号,打乱了这一节律。这种异常的心电活动可以导致心电图上出现提前的QRS波和P波异常。
根据研究显示,PVCs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不低,但其临床意义因人而异。部分人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但对有些患者,PVCs可能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甚至增加严重心脏事件如心衰、心梗等发生的风险。某些研究,如由Boriani等人在《欧洲心律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高频率的PVCs可能是心脏结构性疾病的前兆。
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案
针对室性早搏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其频率、引发的症状及潜在的心脏疾病。对于无症状的PVCs,且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常无需特别治疗,定期随访即可。如果症状明显或存在潜在心脏病,则需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一线治疗通常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戒烟及管理情绪和压力。同时,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减少PVCs的发生频率。此外,非常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术以消除异常电信号来源。根据闻名学者Hohnloser和Marriott发布的临床指南,射频消融对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PVCs患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如何预防室性早搏
预防室性早搏,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心脏病史者等尤为重要。首先需保持心脏健康:均衡饮食、适当锻炼、保持理想体重和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
其次是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个体,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此外,应避免饮用过多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并积极戒烟。
最后,心理健康管理也不可忽视。现代生活压力大,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如练习瑜伽、冥想等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Heart health tips)- Boriani, G., Diemberger, I., Biffi, M., Martignani, C.(2021).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Markers of Increased Risk? European Heart Journal, 42(19), pp. 1820-1827.
- Hohnloser, S.H., Marriott, H.J.L. (2020).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Frequent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Indications for Treat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75(8), pp. 1046-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