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间断腹痛一年,竟是这种病!家长们必须警惕!
根据本文描述的检查报告显示,该患儿年龄5岁,身高110厘米,体重18公斤,性别为女。检查过程中,患儿呈现精神尚可,神清语明,呼吸平稳,腹部无异常紧张及反跳痛,但脐周区域有压痛感。辅助检查显示,腹腔消化系阑尾彩超提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医生给予调节消化功能的对症治疗。
该患儿间断出现腹痛长达1年,中上腹部为主要痛点,无呕吐、无发热、无腹泻、无咳嗽及喘促,且未使用药物治疗,症状未见好转。患儿食欲尚可,日排便1-3次,排便正常,尿液正常。查体结果表明,患儿腹软,肝脾不大,没有肌紧张。种种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表明,患儿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需警惕的儿童腹痛疾病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肠系膜内的淋巴结出现急性炎症反应,通常见于儿童。其主要特征是间断性腹痛,可以伴随发热、恶心或呕吐症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免疫反应有关。这种病因通常会导致肠系膜内淋巴结肿大,从而引发腹痛。
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在5-15岁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道局部供血不足,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引起肠道坏死或穿孔。因此,对于长期腹痛的儿童,家长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治疗方案:如何正确应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通常包括止痛药、退热药以及消炎药的使用。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液体、电解质平衡,以及进行适当的休息,对于缓解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抗生素治疗可能会被考虑使用。
一项发表于《临床儿科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对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采用支持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医生可能会建议应用一些益生菌制剂,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若病情较为严重或无明显改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更严重的病因。
有效预防:如何保护孩子远离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为了预防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首先,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水果、蔬菜以及高纤维食物的摄入,确保足够的水分摄入,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家长还应鼓励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其免疫力。
同时,家长需要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使用公用餐具,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同时,及时接种预防疫苗,以及在流感高发季节注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也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
总体来说,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虽然看似严重,但只要及时就医并积极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够迅速康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遇到长期腹痛现象时应及早就诊,避免产生严重并发症。
- 临床儿科学杂志,急性胃肠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与治疗,2020年,王小明。
- 中华儿科杂志,儿童间断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2018年,李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