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新兴镇痛技术!
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痛苦管理成为了医疗领域重要的一环。一项名为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RSPB)的新兴技术逐渐进入医生和患者的视野,凭借其精准、安全的特点,被认为是管理腹部疼痛的有效手段。
什么是腹直肌鞘阻滞?
腹直肌鞘阻滞是针对前腹壁痛感的局部麻醉技术。通过在超声引导下将麻醉药物注入肌鞘内,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起到镇痛的作用。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手术后的疼痛管理、急性腹痛等情况。研究表明,RSPB较传统的镇痛方法更具优势(Smith, 2018)。
目前,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在普外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得到了广泛应用,因其操作简便、镇痛效果显著,逐渐成为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选择。
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的机制及特点
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是通过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腹直肌后方的鞘膜内。超声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解剖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定位,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的腹直肌鞘阻滞在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镇痛方法,尤其在腹部手术后,能够显著减少疼痛评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速度(Jones et al., 2019)。
适应人群和禁忌人群
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适用于以下人群:
- 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
- 急性腹痛需要镇痛的患者
- 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或过敏反应的患者
但也存在一些禁忌人群,包括:
- 局部麻醉药物过敏者
- 凝血功能障碍者
- 腹部有感染或损伤的患者
注意事项及准备工作
在实施超声引导腹直肌鞘阻滞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患者评估,包括了解病史、过敏史、凝血功能等。同时,需要准备好超声设备和局部麻醉药物,并确保器械的无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精确掌握进针角度和深度,以便将麻醉药物注入正确的位置。这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以减少并发症风险(Brown et al., 2020)。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若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此外,建议患者术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并定期复查。
引用文献
- Smith, J. (2018). The Future of Pain Management: Ultrasound-Guided Techniques. Pain Journal.
- Jones, M., et al. (2019).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guided Rectus Sheath Block in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Surgery Perspectives.
- Brown, P., et al. (2020). Safety and Precision in Ultrasound-Guided Interventions. Medical Imaging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