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尤其是晚期肺癌患者较多。然而,关于肺癌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和错误观念,这些谬误往往让患者错失早期发现的机会,甚至贻误治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一盘点生活中关于肺癌的常见误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肺癌。
关于肺癌的误区之一:只有吸烟的人才会得肺癌
许多人认为肺癌和吸烟画等号,只要自己不吸烟,就不会患肺癌。这种观点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虽然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吸烟人群才有患肺癌的风险。根据《中国癌症统计年报》显示,约有15%的肺癌患者是非吸烟人群,他们的患癌因素可能包括二手烟暴露、家族遗传、环境污染(例如空气中的雾霾及氡暴露)以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或职业暴露。
正确做法:保护自己远离烟草和二手烟,同时避免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身体出现持续咳嗽、呼吸急促或不明原因疲劳时及时进行医学检测。
关于肺癌的误区之二:没有症状就说明自己没有肺癌
许多患者认为,如果胸痛、咯血等典型肺癌症状没有出现,就说明自己健康无恙。这种观点推迟了许多人的癌症筛查。
早期肺癌常常没有明显症状,甚至很多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了肺部的异常。只有到了晚期,肿瘤增大压迫气管或转移至其他器官时,才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其他症状。德州市这位患者的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确诊时已是三期肺癌,这也再次提醒我们早筛早诊的重要性。
正确做法:建议40岁以上、有吸烟史或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这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肺癌筛查工具,能够帮助发现肺部的小结节或早期肿瘤。
提升辨别能力的策略
防范措施:辨别健康信息的真伪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首先,认为“我身边的朋友都这样说”不等同于权威。务必查阅国家权威医学机构的指南,例如《中国肺癌防治指南》,了解疾病的科学知识。同时,每年尽量去正规医院进行常规体检,让专业医生帮助辨别身体状况。
培养科学思维:我们应该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肺癌的问题。例如,不要仅仅因为外界的某个诱因而忽视自身的风险,还应重视结合健康观察、医学检测及医生建议来全面了解健康状况。此外,避免盲目听信单一病例或民间传闻,依靠科学证据指导健康行为,远离医学谬误的陷阱。
小结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指出了几个常见的针对肺癌的错误观点:认为只有吸烟的人才会得肺癌,以及没有症状就一定健康无恙。事实上,肺癌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并且早期多无症状表现。科学的健康观念非常重要,定期体检和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希望大家都能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健康信息,远离医学误区,守护自身健康。
文献罗列:
陈万青, 郑荣寿, 张思维. 《2019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 中国肿瘤. 2019年.
王杰军, 李涛, 冯玉涛. 《吸烟与肺癌的关联研究综述》. 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
李明亮, 张丹.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中华体检医学杂志. 2021年.
田芳, 王晨. 《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现状》. 中国肺癌杂志.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