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然而,很多人对乳腺癌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或偏见,这可能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本文将通过解析相关医学谬误,帮助大家认识乳腺癌的真正面貌,摆脱刻板观念,更好地关注乳腺健康。
误解一:乳腺癌只是女性的疾病
这个误区根深蒂固,很多人误以为乳腺癌只是女性的专属疾病。
乳腺疾病与“男性无关”?很多人认为,男性没有乳腺或其乳腺组织极为退化,所以几乎不会患乳腺癌。
研究表明,尽管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不到女性的1%,但男性乳腺癌不是完全不存在。男性通常因对乳腺癌的无知而忽视早期症状,如乳房肿块、乳头异常出血等,这会导致病情被耽误。
正确做法:男性也需要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如果发现乳房部位有肿块、疼痛或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误解二:乳腺癌早期没有症状,等有症状再检查也来得及
这种观点很常见,但极具危害性。
等有症状再检查就行?一些人认为乳腺癌早期没有太大身体明显不适,等感觉到疼痛或有肿块后再去看医生也不迟。
乳腺癌的早期阶段通常是无痛性、自行无法察觉的,许多患者的症状只有通过乳腺筛查才可以发现。例如触诊发现肿块、超声或钼靶检查可能显示异常。因此,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关键。
正确做法: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应每年进行乳腺X光检查(钼靶检查);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应从更早的年龄(如30岁)开始进行定期筛查。
误解三:乳腺癌全是遗传的,家里没人患就不用担心
很多人将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全部归因于遗传,认为只要家族中没人患病,就完全没有风险。
家族史等于是否会得乳腺癌?虽然乳腺癌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比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但遗传仅占乳腺癌发病因素的5%-10%。大部分乳腺癌是散发性的,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相关。
没有家族史也可能患乳腺癌。研究指出,肥胖、不健康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都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正确做法:即使家中无人患乳腺癌,也要关注乳腺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控制体重、保持运动、避免烟酒、健康饮食,均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风险。
误解四:乳腺癌早期治愈后就万事大吉了
一些患者在得知乳腺癌二期或早期治疗后取得良好结果,便以为已经彻底根治,从此高枕无忧。
治疗后意味完全无后顾之忧?乳腺癌患者接受治疗后,虽然不少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或长期控制病情,但仍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经常性随访和监测对疾病管理和康复至关重要。
研究显示,即使在乳腺癌的早期,仍可能存在癌细胞残留或远处转移。定期随访和影像检查是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异常的核心措施。
正确做法:乳腺癌治疗后的随访是长期的,建议每3-6个月随访一次,直至5年后随访频率可以减少。但一定要坚持遵循医生建议,不能随意停止随访。
提升辨别能力的策略
在乳腺癌相关信息的传播中,错误观念可能让部分患者对于疾病的态度发生偏差,甚至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学习辨别谬误和获取科学信息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防范措施:不轻信网络误导信息
如今,互联网充斥着各类关于乳腺癌的信息,一部分是未经科学验证、以博取关注为目的的不实言论。因此,患者和家属需要提高健康素养,避免轻信网络内容。
培养科学思维:科学认知是关键
培养理性思维和科学认知,有助于正确分析健康提示和医学建议。学会区分权威医学机构发布的信息,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华医学会等官网,以及权威医生的建议。
结语
乳腺癌并不是不可治的疾病,但需要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管理。通过了解乳腺癌的医学误区,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不实信息,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彻底远离疾病带来的威胁。
文献来源:
Boyle, P., & Howell, A. "The Globalisation of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Research, 2010, Volume 12, Pages 58-62.
Siegel, R. L., Miller, K. D., &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0, Volume 70, Pages 7–30.
Harbeck, N., & Gnant, M. "Breast cancer." The Lancet, 2017, Volume 389, Pages 1134-1150.
Fisher, B., Anderson, S., & Redmond, C. K. "Relevance of th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experience in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Cancer, 2002, Volume 92, Pages 1168-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