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许曾经突然感到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红斑、风团伴随剧烈的瘙痒,但过一会儿这些症状又莫名消失。 而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生,那么你就有可能罹患了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慢性荨麻疹。 在四川省南充市,一位44岁的患者就因为全身红斑和风团1周前来就诊,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个案例与大家一起探索这种常见、却常常让人苦恼的疾病。
慢性荨麻疹,也被俗称为“风疹块”,其发生频率高且易反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世界有约2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经历急性或慢性荨麻疹的折磨。 这种疾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但无论男女、年龄大小,都可能不幸中招。
荨麻疹的症状与危害
慢性荨麻疹最显著的特征是反复出现的红斑和风团,通常伴有剧烈的瘙痒感。 这些皮损区域可以在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内出现和消失,有的患者可能会经历持续数周或数月之久的发作期。 这种瘙痒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因为抓挠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
从病理学上看,荨麻疹的本质是皮肤内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了大量的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皮下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皮肤表面出现红斑和风团。 美国过敏、哮喘及免疫学会(AAAAI)的一项研究表明,荨麻疹的发生还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即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如抗IgE受体抗体),从而导致肥大细胞不断释放炎症介质。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治疗慢性荨麻疹,首先需要找到可能的诱发因素并加以避免。 常见的诱因包括某些食物(如海鲜、坚果)、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感染(如病毒感染)以及物理因素(如冷热、压力、摩擦)。 然而,根据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的研究显示,约5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无法找到明确的诱因。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通常会首先推荐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相较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具有镇静作用较小的优点。 如果单一药物效果欠佳,医生可能会建议加大剂量或者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此外,对于那些抗组胺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奥马珠单抗等)来缓解症状。
荨麻疹的预防措施
对于慢性荨麻疹的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预防尤为重要。 首先,应尽量避免已知的过敏原和触发因素,如某些食物、药物、宠物毛发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皮肤护理,避免因为摩擦、压力、冷热刺激等引发荨麻疹发作也是关键。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和心理调节,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减缓疾病的发作频率和症状严重程度。
根据《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的相关研究,慢性荨麻疹患者在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 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螨、花粉的暴露; 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 有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的发作与情绪紧张、生活压力有一定关系,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适时放松也是预防荨麻疹发作的有效手段之一。
未来的医学发展与患者的心态调整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中。 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应用为一些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如,奥马珠单抗作为一种抗IgE抗体药物,已被证明在缓解慢性荨麻疹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 此外,下一代抗组胺药物和其他免疫调节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对于这种顽固性疾病的治疗会更加有效。
对于荨麻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也至关重要。 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病情,及时就医并与医生紧密配合,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同时,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
引用文献
- 世界卫生组织。“过敏和慢性荨麻疹的全球患病率。”世界过敏组织杂志,2020 年。
- 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AAAAI)。“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和自身免疫的作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2019 年。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与预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