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红色的凸起、瘙痒的斑块。这些斑块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有时甚至可以在几小时内完全消退。然而,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特性,常常让患者非常困扰。那么,荨麻疹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反复发作?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荨麻疹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更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据统计,约20%的人在某个生命周期内会经历一到多次荨麻疹的发作。大多数情况下,荨麻疹的病因难以确定,可能与过敏、感染、药物、食品等多种因素有关。了解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有助于更有效地应对这一皮肤问题。
荨麻疹的可能原因
荨麻疹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原因:
过敏反应:这是引发荨麻疹最常见的原因。当身体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如花粉、食物、药物或宠物毛发时,体内免疫系统会释放出大量的组胺,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从而引发皮肤上的红斑和瘙痒感。
感染:某些病毒、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荨麻疹。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都能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环境因素:除了过敏原和感染,温度变化、压力变化、日晒、运动等非特异性因素也能诱发荨麻疹。有些人对冷热刺激或物理摩擦敏感,容易引发皮肤反应。
根据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的数据显示,荨麻疹发作的根本原因有60%-70%是因为上述因素。相对于成人,儿童尤其容易因为处在发育阶段,免疫系统不成熟而频发。
荨麻疹的危害
虽然荨麻疹本身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它带来的瘙痒和不适感却是极大的困扰。长期未得到控制和治疗的荨麻疹,还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影响睡眠:荨麻疹的瘙痒常常在夜间加剧,导致患者入睡困难。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进一步加重病情。
心理压力: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容易让患者产生烦躁情绪,甚至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明显的皮肤症状也可能让患者产生自卑感,影响社交活动。
一项发表在《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荨麻疹患者较普通人群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心理上的调适同样重要。
荨麻疹的治疗方案
目前,荨麻疹的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消除或缓解症状,防止复发。
抗组胺药物:这是治疗荨麻疹的主要药物,通过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过敏反应和瘙痒。常用的抗组胺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皮质激素:对于严重的荨麻疹发作,医生可能会短期使用皮质激素,以迅速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激素有较多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免疫治疗:对于那些因特定过敏原引发的荨麻疹,通过脱敏治疗,可以逐步使患者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少发作频率。
根据《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的一项研究,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可以通过抗IgE疗法获得有效控制。这显示了未来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应用的广阔前景。
荨麻疹的预防措施
预防荨麻疹的关键在于找到并避免触发因素,同时加强个人免疫力。
避免已知过敏原:如果已经明确某种食物或物质是导致过敏的原因,应该避免接触。此外,注意环境卫生,减少尘螨、霉菌等过敏原。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荨麻疹的发生。
心理调适:压力大、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荨麻疹,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一项刊登在《皮肤科临床研究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荨麻疹患者的焦虑和瘙痒症状,有助于皮肤的恢复。
未来荨麻疹治疗的展望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荨麻疹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近年发展的一些生物制剂在临床上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例如,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针对IgE的单克隆抗体,已被证实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面效果显著。
同时,基因研究和精准医疗的发展,也有望为荨麻疹治疗带来更多的个性化方案。未来,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制订更精准的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如果罹患了荨麻疹,患者应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在科学合理的治疗下,大多数患者的荨麻疹症状都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病患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理解其困扰,帮助其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对于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引用文献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2020. "Urticaria (hives)".
M. Kocatürk, et al. 2018. "Manage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 consensus updat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E. Maurer et al., 2011. "Omaliz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diopathic or spontaneous urticari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M. Greaves, 2018. "Chronic urticaria: An in-depth review".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2019. "The psychosocial burden of chronic urtic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