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俗称慢性风疹,常常困扰着许多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的皮肤红斑和瘙痒症状,可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您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希望帮助您进一步了解这种疾病。
案例显示,一位71岁的男性患者,其身高176cm,体重75kg,婚姻状态为已婚,曾因慢性荨麻疹到皮肤科就诊。该患者取药记录显示处方中包含依巴斯汀片和富马酸卢帕他定片,这两种药物均为抗组胺药,一般用于缓解过敏症状。
慢性荨麻疹是什么?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其特征是出现瘙痒性红斑和风团。每次复发通常持续超过6周,甚至更久。慢性荨麻疹可以是自发性的,但有时也会由某些触发因素引起。根据相关文献,慢性荨麻疹影响了全球约1%的人口,尤其是成人[1]。
其具体原因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过敏反应、感染、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研究显示,约30%-5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2]。此外,慢性压力和情绪波动也可能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因此,生活方式和精神健康在慢性荨麻疹的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慢性荨麻疹的危害
尽管慢性荨麻疹本身并不会致命,但它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这种疾病常常伴随夜间瘙痒,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引起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一些严重病例可能伴有胃肠道、呼吸系统症状,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3]。
如何治疗慢性荨麻疹?
针对慢性荨麻疹,通常使用抗组胺药物以缓解症状。药物如依巴斯汀和富马酸卢帕他定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少过敏反应,从而缓解瘙痒和红斑症状。除药物治疗外,家庭护理也至关重要,如避免已知的过敏原,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等[4]。
慢性荨麻疹的预防措施
预防慢性荨麻疹首先要了解其潜在诱发因素。患者应注意观察,记录每次发作前的饮食、环境、情绪等因素,以便找出个人的诱发因素并加以避免。此外,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这对预防荨麻疹的复发尤为重要。对于已确认的过敏原,如特定食物、药物或环境过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5]。
对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群体,更应加强自身的免疫系统。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
展望未来: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新方向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也在不断进步。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给慢性荨麻疹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例如,奥马珠单抗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它通过阻断IgE来减轻过敏反应。一些新的免疫调节剂也正在临床试验中,这预计将进一步改善该病的治疗效果[6]。
如果您或者您的亲友正在饱受慢性荨麻疹的困扰,不要灰心。现代医学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面对此类疾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同时,患者家属也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引用文献
Greaves MW, Tan KT. Chronic Urticaria: Recent Advances. Clin Rev Allergy Immunol. 2007;33(2):134-143.
Sanchez-Borges M, Capriles-Hulett A, Caballero-Fonseca F.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Immunotherapy. 2010;2(5):647-661.
Kaplan AP. Chronic Urticaria: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4;114(3):465-473.
Zuberbier T, Asero R, Bindslev-Jensen C, et al. EAACI/GA2LEN/EDF/WAO Guidelin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Urticaria. Allergy. 2009;64(10):1417-1426.
Maurer M, Rosén K, Hsieh HJ, et al. Omaliz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diopathic or Spontaneous Urticaria. N Engl J Med. 2013;368(10):924-935.
Casale TB, Bernstein JA, Weller K, Gelfand EW, Mohammad TF. US Perspective on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and Challenges and Management of COVID-19.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22;10(11):130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