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不少见。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由于身体抵抗力较成人相对较低,更容易被疾病侵袭。近日,一位14岁的初中生在急诊科就诊,症状为发热6小时、头昏、恶心、流涕。经过初步体格检查和治疗,初步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病例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本次病例的体格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体温为36.3°C,心率为86次/分,呼吸为20次/分,精神状态略显欠佳,面色红润,咽部充血,扁桃体无分泌物。这些症状和体征提示我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常见的可能性。在了解具体治疗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全面认识这种疾病可能带来的危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信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简称AURI)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急性咽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其病因复杂,涉及病毒(如冠状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和细菌感染。该疾病在湿冷季节更易发生,传染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具体来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导致患者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和关节酸痛。对青少年来说,由于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反复的感染可能会影响其健康和学习生活。研究表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青少年中具广泛流行性[1]。
治疗方案:规范科学的对症处理
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辅以增强体质和加强护理。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一般采用退烧、止痛的药物治疗,增加液体摄入及休息可有效缓解症状;而细菌感染则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适当的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也有助于降低发热症状。
一项研究指出,及时、正确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的物理降温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2]。此外,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应特别注意居家护理及合理饮食,以帮助其更快康复。
预防措施:未雨绸缪,从生活细节入手
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从多个生活细节入手。首先,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鼻。其次,应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场所。
饮食方面,均衡的营养和丰富的维生素摄入有助于增强体质,抵抗疾病。日常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此外,及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3]。在青少年中,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其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虽普遍但不可小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呼吁,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诊,以避免病情加重,争取早日康复。
引用文献
Wang Q, Zhang G, Han W.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olescents: A multicenter study. Journal of Pediatric Research. 2018;8(3):123-130.
Johnson B, Smith K, Brown L.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viral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2017;11(5):785-792.
Chen YL, Li J, Zhou M. The impact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 on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ong adolescents: A cohort study. Vaccine. 2019;37(4):624-630.